她,一個羸弱女生,面對病癱在床的父親和支離破碎的家庭,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扛起生活的重擔——
父親的手掌腫大后,自己吃飯困難,王琳芳就一口一口地喂。
東南網-福建日報6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王國萍)初夏的天氣,時晴時雨。
5月24日中午,在泉州一家建筑規劃設計公司實習的黎明職業大學學生王琳芳,一下班就冒著傾盆大雨,急匆匆往家里趕。
此時,在泉州市區通巷西街昌盛路口附近,一幢工廠舊宿舍樓三層的房間里,51歲的王松生躺在床上,等著女兒按時回家。
“平時順路打包一些飯菜,今天中午給爸爸煮了一碗拌面。”王琳芳說,因為父親無法下床,她去上班之前,都要在床邊的小桌上放置面包、蛋黃派、八寶粥以及瓶裝藥品等,并在保溫杯里加滿開水,方便父親拿取。
自從2013年9月將病癱的父親從老家福安接到泉州,年僅22歲的王琳芳在半工半讀中奔波勞碌著。相依為命的父女倆,在磨難中演繹著人間溫情。
“爸爸在,家就在”
福安市溪潭鎮吉坑村半嶺自然村,是一個遠離鎮區的偏僻小山村,王琳芳的老家就在這里。在她童年的記憶中,母親外出務工后就再也沒有與父親生活在一起,妹妹很小的時候就送給別人撫養。在她讀高三的時候,父母正式辦理了離婚手續。
父親王松生患痛風結石已有20多年了,開始只是走路一瘸一拐并無大礙,4年前病情逐漸惡化,腳掌和手掌日益腫大,此后就基本癱瘓在床。
“起初是三伯父幫忙照顧,3年前三伯父去世后,就轉由大伯父照顧。后來,大伯父和大伯母都去了福安城關的兒子家,父親就沒人照顧了。”王琳芳說,那時她在離家很遠的福安二中上學,經常請假回家照料父親。
有一次,王松生病情加重不得不送醫院,但由于負擔不起醫療費用,一見好轉就立即出院。坐車回村時,村里找不到一個青壯勞力幫忙,體重只有45公斤、身高僅152厘米的王琳芳,毅然背起55公斤重的父親,從村口愣是走了四五百米的山路回到家里。
那時,大約每隔一個月時間,王松生的雙腳掌腫脹至一定程度,就會爆裂流膿。他說,他的父親就有這個病,父親去世前幾年,也是癱瘓在床上,好在有兒女們輪流侍候。“我只有一個女兒,真是太拖累她了。”王松生噙著淚水說。
2011年9月,到黎明職業大學報到后,王琳芳就計劃在學校附近租房,要把父親接到泉州。“聽說是為了照顧癱瘓的病人,房東都不愿意把房子租給我。”王琳芳說,無奈之下向學校提出休學的請求,經老師一再勸說才作罷。
身在泉州,王琳芳的心一直牽掛家中患病的父親,一旦父親病情有變,就立即請假,擠公交、坐動車,再換乘班車,火急火燎地趕回老家照料父親。“我生怕失去爸爸,因為有爸爸在,家就在……”說到這,王琳芳的眼眶濕潤了。
2013年新學期開學的日子逼近了,眼見父親的病情沒有好轉,她再次萌生休學念頭。老師和同學得知這一情況,紛紛勸她“只剩不到一年就可以畢業了,中途放棄太可惜了”。
為了兼顧學業和照料父親,王琳芳痛下決心“把父親從福安接到泉州”。2013年9月,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父女倆坐上了從福安開往泉州的大巴車。父親因為行動不便,動身之前不吃不喝,以免中途要上洗手間,讓王琳芳心疼不已。
“咬咬牙,都會挺過去”
到了泉州,父女倆在學校附近的民房里安頓了下來。一間10多平方米的房子,月租350元,對王琳芳來說雖然貴了點,但距離學校近且方便。王琳芳說:“爸爸睡床上,我在陽臺打地鋪,把爸爸接到身邊來,感覺踏實多了。”
此后,王琳芳的課余時間就開始連軸轉。早上6點多起床,幫父親洗臉刷牙、準備早餐,因為父親的兩只手掌腫大,筷子根本拿不了,調羹拿著也很吃力,她就一口一口地喂他;中午,一放學她就沖到食堂將飯菜打包,趕緊回家,她擔心打包回來的菜太油膩、不新鮮,一有時間就自己下廚做飯;晚上,她都要幫父親擦洗身子;深夜,待她洗完衣物,一天的活才算忙完,安心去睡。
在照顧父親的同時,王琳芳還擠出時間打工掙錢,分發廣告單、張貼海報、到飯店端菜洗碗等。“這些活可以由自己調配時間,很努力的話,一個月也能賺八九百元。”她說。
“最憂心的就是父親病情發作。”王琳芳說,這也是她感覺最為煎熬、無助之時,每當這個時候,她就守在父親身旁徹夜陪伴。“我只能安慰自己,沒事的,咬咬牙,都會挺過去!”王琳芳邊說邊攥緊右拳,并做出一個彎臂下壓的手勢,為自己加油。
“最困難的事,就是爸爸有時會遇到尿液不通等急癥,只有送醫院,通過插導尿管才能解決問題。”王琳芳說,還好,有時班上的同學聞訊就會過來幫忙,將父親送到醫院。
經過女兒的悉心照料,王松生目前的病情有所好轉。“現在,腳掌已經有四五個月沒有發生爆裂了。”他說,最擔心自己的臀部已經開始腫脹,恐怕以后連平躺著也有困難了。
“為了照顧爸爸,我會加倍努力”
日復一日的忙碌勞累,王琳芳沒覺得有多苦,只是休息時間比別人少了而已。“只要早上比別人早起一些,晚上比別人晚睡,學習時間就有了。”她說。
據了解,王琳芳在學校表現優秀,兩年多來成績都是班級前三名,多次獲得獎學金,還是學校自律會女生部部長。學校的領導得知她的情況之后,第一時間來看望慰問,并為她辦理了最大幅度的困難補助,同時也想過發動師生募捐,但被王琳芳婉拒了。“學校里還有同學比我更需要幫助呢!”她說。
去年10月,泉州當地媒體報道了王琳芳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父親的事跡,引起社會關注,稱贊她是“最美福安女孩”“最美90后”“最美大學生”,王琳芳還被推薦為“2013年感動福建十大人物”候選人。與此同時,許多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同學也經常主動幫忙,讓這對苦難的父女感受到了人間溫情。
今年春節前,一位被王琳芳稱作“楊叔叔”的愛心人士,在離學校不遠的一家工廠舊宿舍樓為父女倆租下了新的住所,重新粉刷,還安裝了新的門窗和獨立衛生間。還有的愛心人士為他們購置了床鋪、輪椅以及冰箱、熱水器、電視機、DVD機等電器。一位老中醫登門為王松生義診,臨走前,還手把手地教王琳芳使用針灸、拔罐器等理療用具,以緩解王松生的病痛。
王琳芳的孝心也感動了家鄉的父老鄉親,泉州寧德商會以及福安市關工委、文明辦、教育局、殘聯等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前往看望慰問。5月24日,省人大代表鐘奶祥帶領“福安畬族代表之家”的部分人大代表,專程赴泉州開展慰問活動,并來到附近的派出所反映父女倆住所治安問題,希望有關方面及時協調,為他們提供一個安穩的居住環境。
今年1月,通過媒體得知王琳芳的事跡后,泉州一家建筑規劃設計公司的老總邀請她進入公司實習,月工資2000元,從5月份起還加了薪,并希望她6月份畢業后繼續留在公司上班。因為該公司就在學校的附近,離家不遠,王琳芳欣然接受。“公司里大部分同事還不知道我的家庭情況,我不想在工作上有特殊關照,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認可。”她說。
實習期間,王琳芳按時上下班,原本每周可以休息一天半,但她經常加班加點。“因為是新手嘛,白天干不完的活,就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多干點,也可以多學一點東西。”王琳芳說,只有周日的早上可以晚一點起床,那是一周里最輕松的時候。
談到畢業后的打算,父女倆的愿望是一致的,就是有一份穩定的職業和一個安定的住所。畢竟身處異鄉,人地生疏,王松生希望能夠和女兒一起回到老家福安。“走一步算一步吧。不過,為了照顧爸爸,我會加倍努力!”王琳芳的話語堅定而執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0深圳11歲小學生臨終捐器官救人 讓人感動又心酸
- 2014-06-10潘國四:好事做了“一籮筐” 感動閩東十大人物候選
- 2014-06-04小區保安制止“麻龜”行暴被打傷 業主感動紛紛捐款
- 2014-06-03曾經女強人來廈做“保姆” 偉大母愛感動無數網友
- 2014-05-20“中國好人”劉彩洪當選全國“感動邊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