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家就在”
福安市溪潭鎮吉坑村半嶺自然村,一個遠離鎮區的偏僻小山村,王琳芳的老家就在這里。在她的童年記憶里,母親外出務工再也沒有與父親生活在一起,一個妹妹很小的時候就送給他人撫養。在她讀高三的時候,父母正式辦理了離婚手續。
父親王松生患痛風結石已有20多年了,起初只是走路一瘸一拐并無大礙,四年前病情逐漸惡化,兩只腳掌和兩只手掌日益腫大,此后就基本癱瘓在床。
“起初是三伯父幫忙照顧(父親),三年前三伯父去世,就轉由大伯父關照。后來,大伯父和大伯母去福安城關的兒子家了,父親就沒人照顧了。”王琳芳說,那時她在離家很遠的福安二中上學,經常請假回家照料父親。
有一次,王松生病情加重不得不送醫院,但由于醫療費用承受不起,一見好轉就立即出院。坐車返回村莊時,村里找不到一個青壯勞力幫忙,體重只有90來斤、身高僅152厘米的王琳芳,毅然背起110多斤重的父親,走了四五百米的山路,從村口到家里。
“那天,我沒有吃早餐,加上會暈車,背著爸爸,真是累慘了。”王琳芳記憶猶新。
那時,大概每隔一個月時間,王松生的雙腳掌腫脹至一定程度,會開裂流膿。“流出來的膿,就像牙膏一樣。”王松生說,他的父親就有這個病,父親去世前幾年,也是癱瘓在床上,好在有兒女們輪流侍候。“我只有一個女兒,真是太拖累她了。”王松生噙著淚水說。
2011年9月,到黎明職業大學報到后,王琳芳就計劃在學校附近租房,要把父親接到泉州來。“房東一聽說租來照顧癱瘓病人,他們都不愿意把房子租給我。”王琳芳無奈之下向老師提出休學的請求,經老師一再勸說才作罷。
雖只身在泉州,王琳芳的心一直牽掛著家鄉患病的父親,一旦有不好的消息,就立即向老師請假,擠公交、坐動車、乘班車,火急火燎地趕回老家福安照料父親。“我生怕失去爸爸,因為有爸爸在,家就在……”說到這,王琳芳的眼眶濕潤了。
2013年的暑假,王琳芳一直陪伴在父親的身邊。開學的日子逼近了,眼看父親的病情沒有好轉,她再次萌生休學念頭。老師和同學得知這一情況,紛紛勸她“只剩不到一年就可以畢業了,中途放棄太可惜。”
為了兼顧學業和照料父親,王琳芳毅然決定把父親從福安接到泉州。2013年9月,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父女倆坐上了從福安開往泉州的大巴車。父親因為行動不便,動身之前不吃不喝,王琳芳心里很明白,父親不吃不喝是怕中途要上洗手間自己不方便,又累著她。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3兒女雙雙病殘丈夫早逝 莆田堅強母親笑對每一天
- 2014-06-05堅強女孩李蒙:我要站起來
- 2014-05-23(家風故事)陳佳臨:珍惜·堅強
- 2014-05-19拄著拐杖打工當起頂梁柱 48歲堅強母親養家糊口
- 2014-05-12喪夫之痛化為堅強力量 她十年堅守菜攤撫養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