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都推崇一個“仁”字,仁乃仁者愛人,儒家傳統重視“人文”,儒家文化傾心于人,具有極濃的人文情懷?!抖Y記·禮運篇》中有云:“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些都是古人的美好理想,是舊時的國家之夢,然而在幾千年后的今天,在中國夢的當下,我們離古人“仁”的理想還有多遠?
而今的“中國夢”,是民族的魂魄與人的精神風貌。習近平總書記在談中國夢時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即要以“人”為核心,要以人民為主體,要具備人文關懷。在中國夢中,仁愛、良知、人文關懷是每個國人一生追求的精神目標,建設我們的文明社會中,應該多一些信任與寬容,讓“扶不扶”和“讓不讓座”不再成為爭議話題;應該少一些冷漠與歧視,給予流浪漢和乞討者一份應有的尊重。
魯迅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在德國城市漢諾威主要的幾條街道上會睡著一些流浪漢,我們原本以為流浪漢最需要的是溫暖和食物,但是他們說自己最需要的竟然是夜晚的安寧,因為他們討厭那些大大小小的汽車喇叭聲,只想安靜地休息,這樣的需求大大出乎我們的預料,原來,對于弱勢群體的最好幫助就是尊重。無獨有偶,在中國,一位河南記者抓拍到一張“流浪漢微笑看煙花”的照片,網友親切地稱他為“微笑哥”,記者帶著網友的關心,踏上尋訪之路,希望能夠找到他,“他也許還在黑夜里孤單漂泊,如果你遇見了他,請和我們聯系,一起讓流浪止步”。記者和網友的行動是仁義的善舉,他們用真誠呈現了我們心中的中國夢,如果當一個國家的人民普遍懂得去尊重比自己狀況差的弱勢群體,那么這個國家離真正的文明一定不會太遠。
我們當下的中國夢是多維度的,關乎社會民生和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倘若將中國夢中的“仁”縮放到公安工作中,那么“仁愛”與“厚德”則是一種規范的人性執法態度。是一種可貴的人文精神,我們相信,在規范執法的春風勁吹之下,公平正義、社會和諧必將走進現實,走進我們的中國夢。在公安機關“打拐”行動中,公安機關始終堅持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解救和保護孩子,踐行了警察職責莊嚴的承諾,詮釋了人民警察的本色與情懷。當公安機關在與罪犯作斗爭的行動中,曾有人說,“公安警察適時的“人文關懷”或許可以成為“罪犯”心中永遠的長明燈!”中國夢下的人文關懷充滿著強烈的時代色彩,社會的每一角都會折射出一些冷思考,需要我們去關注和求索。
中國人的“個人夢”,匯集成一整個“中國夢”的細胞,在這個細胞里,我們應有仁愛、有人文、有敬畏、有擔當……當中國夢浸潤著人文關懷的溫暖,我們的國度就有了不竭的思想源泉。(姚琳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29福州市“端午情、民族魂、中國夢”主題活動啟動
- 2014-05-20思明區開展“殘健攜手 共筑中國夢”的助殘活動
- 2014-05-19讓“小商品”吹響“中國夢”集結號
- 2014-05-07武平縣舉行“我的中國夢--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先進事跡報告會
- 2014-05-06青春出彩中國夢 南安市青年歌手大賽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