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讓人稱道的修規方案調整
今年3月14日,漳州市規劃局核準了漳州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該項目建設地址為新浦東路以南,規劃七號路以西。
由于實際用地紅線北側的藍田村洞口社的林氏宗祠和林氏祖屋為省級文物普查單位,經漳州市文廣局認定必須列入保護范圍,工程施工無法順利推進。
此后,該項目業主單位漳州市疾控中心與市文管辦、龍文區文體局等多部門進行現場協調。
“業主單位征求了各部門意見,”龍文區文體局有關負責人說,“畢竟是文物普查單位,根據文物法規定,必須保護?!?/p>
本月中旬,漳州市疾控中心向漳州市城鄉規劃局提出申請,在符合規劃設計條件的前提下,對漳州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修規方案進行調整,林氏宗祠和林氏祖屋因此未受“侵犯”。
有關負責人笑稱:“這是新建筑與文保單位的一次‘美麗碰撞’?!?/p>
那些痛心疾首的“毀滅碰撞”
其實,在漳州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開發與文物發生“碰撞”的現象并不少見,有的是“美麗碰撞”,文物得以保存;有的是“毀滅碰撞”,文物被破壞甚至蕩然無存。
有的往事不堪回首,據漳州市原文管辦主任楊麗華介紹,10多年前,漳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代表性建筑東城門于深夜被有關單位違法拆除;多年前,漳州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在文物管理部門依法干涉的情況下,仍強行拆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薌潮劇社舊址。
再如此前媒體報道,2000年,蔡竹禪故居被列入天下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范圍內,面臨被拆毀的險境。在漳州市文管辦的重視下,蔡宅才得以保留,但古厝后面將近1000多平方米的庭院依然遭商家改建。
最為可嘆的是,2003年10月,任憑文物保護部門的強力干涉,和社會各界的一片反對,位于新華東路的市級文保單位——許地山故居仍然被開發商的推土機無情地摧毀,瓦礫遍地,蕩然無存。經媒體多次曝光后也僅僅罰了開發商1萬元。重建之事,經市長辦公會議通過,責令開發商用原構件,擇地重建。至今已10年了,開發商早就跑了,許地山故居仍不見蹤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26入學禮成人禮等傳統禮俗被列入閩南文??傮w規劃
- 2013-12-31泉州國家文保古建筑咋成負擔 探討保護開發之策
- 2013-07-31福州上下杭兩省級文保啟動修復 工期270天
- 2013-05-07“人打鐘”再為故宮文保敲警鐘
- 2013-04-16廈門市17處省級文保名單近日獲批 鼓浪嶼占8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