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漳州加分的“美麗碰撞”
不過,可喜的是,文物與新建筑的“美麗碰撞”也在一次次發生……
楊麗華說,10多年前,漳龍高速公路為保護省級文保單位萬松關,往東挪了100米,多花了約1億元。
還有漳州林氏宗祠,位于漳州薌城區振成巷,是漳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所在片區屬于向榮集團,原計劃建商住房,后為了保護文物,改為綠地。“位于漳州市區南部的新橋威惠廟,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市區唯一的威惠廟,在城市開發中,它也與城市建設發生了一次‘美麗碰撞’。”楊麗華說,2000年,香港冠宏星集團承擔了江濱大道房地產開發項目,在做項目規劃時,就多次主動與文物管理部門聯系。為了保留威惠廟,他們反復修改設計方案,將廈門路南移3米,為此增加了200多萬元的投資,還損失了300多平方米的店面。
多個建設項目已“文物先行”
“從政府部門到普通百姓,對于文物保護都更加重視了。”漳州市文物局局長張祝發表示,近幾年來,“文物先行”這一觀念已深入人心。
對于這幾年來的一些“規劃為文物讓步”的案例,張祝發提到,“譬如文川里、舊城改造、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等,這些項目都涉及到文物保護,也是在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盡可能保留原貌,為文物讓步”。“在項目啟動之前,我們要提前介入,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拿出文物保護意見,并根據文物保護意見,與規劃部門共同協商、制定規劃方案。”張祝發說,“個別項目因文物影響市政建設的話,我們要按法定程序逐級申請,沒有審批通過之前決不能動。”
近年來,破壞文物的現象少了,也是因為保護文物的執行力度加大,張祝發表示,對文物的保護,意義重大,“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讓后人了解歷史,傳承歷史”。
據有關負責人透露,接下去,還將有更多涉及文物的項目規劃要向文物讓道。評說文物保護觀念加強的一個信號 “這次為文保單位讓路,其實是文物保護觀念加強的一個信號。”漳州市原文管辦主任楊麗華說,這對漳州文物而言,是一件喜事。
楊麗華說,她記得有一次,省文物部門的專家來漳州視察后,發出這樣的感嘆:“文物這塊做得最好的是漳州,而拆得最多的也是漳州。”
其實,這句話很好地印證了漳州文物的歷史滄桑。
可喜的是,漳州對文物保護觀念在不斷加強,近年來,文物與新建筑的“毀滅碰撞”越來越少了。“要保護好文物,首先,在城市開發中,要遵守文物保護法,遵守城市規劃。”楊麗華說,開發商、規劃部門等都要主動與文物部門對接、協調,同時,城市整體規劃都必須與文物保護規劃銜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26入學禮成人禮等傳統禮俗被列入閩南文保總體規劃
- 2013-12-31泉州國家文保古建筑咋成負擔 探討保護開發之策
- 2013-07-31福州上下杭兩省級文保啟動修復 工期270天
- 2013-05-07“人打鐘”再為故宮文保敲警鐘
- 2013-04-16廈門市17處省級文保名單近日獲批 鼓浪嶼占8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