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環境打造宜居城市
2012年,福清市把“四橫八縱”的城市構架規劃拓展為“五橫十二縱”,橫向增加了龍江南路,縱向增加了福玉、福融、福騰和福飛4條道路。2014年,包括龍江南路B段、C段、大埔大橋以及融寬南路、汽車專用線在內、長達28公里的環城路項目全面啟動,福清城區掀起道路建設新高潮。
現在福清市域面積從10年前的近20平方公里拓展到現在的40平方公里,形成了居住、商業、辦公向西,物流業向南,商業、服務業向東,工業向北的總體城市構架。在這個城市規劃框架引導下,融僑城、龍旺名城等數十個小區“落腳”城市西區。城市區域功能的劃分為市民享受低碳、環保、便利的生活創造了條件。
沒有工業噪音,沒有工業污染,周邊遍布著許多公共服務設施,這樣的居住環境讓人愜意。
2012年9月,一條沿著龍江江畔、長達14.8公里的“慢線”系統動工興建,目前,一期4.7公里長的慢道已經完成。行走在這條慢道上,撲鼻而來的花香,滿眼的“美人樹”,讓人心情愉悅。如今,在龍江沿岸,這條數公里長的景觀長廊將江濱公園、龍江文化廣場、龍江融僑園、福耀園、龍江公園、龍江生態文化園等10多個公園串聯起來,成為點綴福清市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目前,城區大小公園達到了31個,綠化道路42條,綠化率達到37.83%,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2.9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16平方米,同時完成了1個國家級生態街道、22個省級生態鎮街、263個福州市級以上生態村創建任務。大力推進龍田、高山、漁溪等3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啟動區建設,深入推進以陽下溪頭、龍田東華、三山厚林等18個示范村、精品村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
山與水,連通了自然與城市,構建著福清特色鮮明的城市景觀體系和健康、親和、以人為本的生態空間。沿龍江順流而下,一座生態、智慧、宜居的城市正在成長。
提升素質營造溫馨家園
禮讓出行、主動讓座、自覺排隊,道德講堂、福清好人評選、志愿服務……近年來,福清市圍繞創建文明城市的目標,不斷豐富文明城市的色彩與內涵,以生動的載體吸引著全民共同參與文明創建,帶動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打造福清文明“最硬”的軟實力。
行走在鄉間的廚師——薛建波是福清市一批批不斷涌現出的“身邊好人”的一個縮影。他從16歲開始獻愛心,如今尚年輕的他已經堅持了17年的愛心長跑,幾乎每天,他都行走在鄉間小路,通往需要幫助的一戶戶家庭。他捐出的東西雖然不貴重,但很實用,每一件都是困難人家的雪中之碳。他就是福清上薛村村民薛建波,一個對慈善事業樂此不疲的人。現在薛建波已建立愛心倉庫,并組建了超過千人的薛建波學雷鋒志愿者服務團隊,日常通過微信等方式組織召集志愿者做義工、獻愛心。他的善舉已家喻戶曉,并多次在省市電臺、報紙上播出,影響激勵著八閩兒女……
福清市在全市建設了200個“道德講堂”,并重點打造了“道德講堂”總堂。這些好人多為草根英雄,道德講堂把他們可信、可敬、可親、可學的凡人善舉傳播到了福清每個角落,就像陣陣道德新風溫潤和感化著每一個普通百姓,凝聚起全市人民的道德力量。潛移默化中,每位市民都接受著文明的洗禮。文明,一個看似空洞的詞語就這樣被轉化成市民日常生活中的自覺行動。
于是,玉融大地有了一曲曲令人感動的文明贊歌:“小紅帽”在交通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社區、農村老人當起義務巡防兵;青少年學生爭做孤寡老人的貼心“小棉襖”;婦女爭當“愛心媽媽”關愛留守兒童;學校學子爭相走進養老院、福利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主動當起了網吧監督員……
街頭巷尾也有了一幅幅令人溫馨的畫面:公交車上讓座的多了,公共場所排隊的多了,守交通秩序的司機多了,講衛生懂禮貌的多了……一個個富含素質內涵的影像拼接起來,被定格在“文明福清”的發展進程中。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