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全家福,二排左七為陳水玉老人。
陳水玉和孫拋獅合影。
陳水玉(中間的白發老人)熱心于慈善活動。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何無痕 實習生 康競文)她是陳水玉,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隨丈夫女兒從新加坡回到集美孫厝,一生辛勤勞作,和丈夫共同維持著大家庭,先后培育了12個優秀子女,支持慈善事業,充滿正能量。
回憶
對別人大方
對自己小氣
孫碧祿說,用現在的流行話來說,母親是個“正能量”滿格的人。“她與人為善,幾乎沒跟誰鬧過矛盾。也總是叫我們把吃虧當福。”
在孫吉龍的回憶里,類似的談話也經常出現,“我母親從來不會叫我們考試一定要考第一名,或者一定要如何成功,她總是說希望我們做正直誠實的人。”
不過,讓人很難想到,這個“正能量”滿滿的母親陳水玉竟然目不識丁。“她并不繞彎子,總是用最樸實的道理告訴我們如何做人。雖然簡單,卻很深刻。”
孫吉龍說,自己正是受到了父母的積極影響,對慈善事業漸漸上了“癮”。前兩年身體還健朗的時候,陳水玉常常積極要去參加孫吉龍創立的基金會慈善活動。“我創立基金會,辦慈善活動,母親都非常支持。” 不過,這個對別人都特別大方的老太太,對自己卻有些“小氣”,衣服舊了,舍不得換;中午吃剩的飯,一定要留著下頓吃;兒女要帶她出國玩,她也總說不要。
對于陳水玉的子女們來說,自從2008年父親離世后,她就成了家里的主心骨。有她在,家里的大大小小就總不自覺地相聚到一塊,充滿了歡聲笑語。每到周末,兄弟姐妹就帶著孩子們自發來家里陪她聊天。今年的六一節,20來個小孫輩還為陳水玉送上了精心制作的手工禮物,這個驚喜讓陳水玉開心得合不攏嘴,孫碧祿告訴記者,她喜歡和孩子們相處,孩子們也特別喜歡跟她玩。
“我媽媽留給我們的東西太多了,她最樸素最動人的為人處世之道是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孫吉龍說。
在小女兒孫碧祿看來,母親陳水玉連離世都有種獨屬于她的體貼。“她走的日子是農歷六月十六,是個上午,一切都顯得很安詳。”而長子廈門建安集團董事長孫吉龍也在昨天收到了一條短信:“你母親是個有福分的人,生和走的日子都是好時辰。”
事實上,在陳水玉這90年的人生里。她幾乎都只在盡力擔當好一個角色——母親。“對于我媽媽來說,她理解的福分可能就是我們12個子女都健康長大。”孫碧祿感慨地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10抱著腿殘女兒上學上廁所 黃惠珍獲評十佳好母親
- 2012-01-13上海選出10戶孝親人家將續推百位好母親好兒女
- 2010-05-14邵武市表彰十佳"好母親"、"好媳婦"、"好婆婆"
- 2010-05-11婆婆照顧癱瘓兒媳21年 被鄉親譽為“好母親”
- 2010-05-05邵武市開展評選十佳“好母親”、“好婆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