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18日訊(通訊員 林平山/莊國輝)中國長壽之鄉、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福建省森林縣城……近年來,泉港區在全力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過程中,將綠色作為主方向和生命線,在石化集群、港口經濟、新城建設等方面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好綠色石化港口新城升級版,全面推進省級生態區創建工作。
生態產業方興未艾
走在泉港石化工業園區,“門”字形的公用管廊沿路架設,曲曲折折,猶如一條鋼鐵“長龍”環繞園區,成為石化園區的能源“大動脈”。“有了集中供熱,項目每年所需的高溫蒸汽就不用愁了。以往的鍋爐投資和燃煤消耗都省去了,還大大減少了碳排放。”集中供熱的受益者湄洲灣氯堿公司負責人說。
據悉,泉港石化園區南埔電廠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熱電聯產改造已完成,并建成約30公里的供熱管道,可實現石化園區的集中供熱。南埔電廠項目負責人嚴曉生算了一筆賬:通過區里統一配套的公用管廊,南埔電廠利用發電機余熱向園區內的6家石化企業供熱,每年可為企業節省25萬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硫4185噸,生態效益明顯。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近年來,泉港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不遺余力走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生態保護型發展之路,培育壯大產業鏈條,實現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產生最佳的經濟、生態效益。據介紹,“十二五”期間,該區依托福建聯合石化“脫瓶頸”改造,著力構建多元化烯烴、碳四碳五綜合利用等九大產業鏈,發展石化中下游高附加值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及精細化工品,規劃石化項目60個。
泉港以南山石化片區為載體,按照一流標準規劃建設,以實現產品項目、公用輔助、物流傳輸、環保安全和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并實施省市重點節能、循環經濟項目,利用一體化“公用工程島”,做好蒸汽、工業氣體和化工原料等物質的配送交流和工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發展低碳產業,推進節能減排。
同時,泉港深入開展重點行業污染專項治理,對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實施退出機制。據悉,自2010年起,泉港對普安工業區內的皮革、五金集控區內,不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的相關企業實施推出機制,并引進紡織鞋服、新型建材、倉儲物流、糧油食品等產業,打造綠色“新普安”。該區完成東鑫石化、天線寶寶等10項主要節能改造項目,關停飛達儲運、華瑞電池、玉山造紙廠等一批落后生產工藝企業。
美麗城鄉惠及民生
炎炎夏日午后,來到泉港區植物園,一股股清涼撲面而來。只見昔日雜草叢生的山頭,如今已建成桃花園、松柏園、銀杏園等13個植物專類園,以及人工湖、休閑廣場、木棧道等配套設施。不少大人、小孩在此休閑健身,一派歡樂祥和。
為充分釋放“生態福利”,泉港以創建省級生態區為契機,大力實施“森林圍城、森林進城”戰略,加快石化基地城市生態園林、沿海防護林體系和“四綠”工程為主體的綠色工程建設。據統計,近三年泉港新增綠化造林3萬多畝,全區森林覆蓋率超45.1%,形成了外圍有綠屏、城市建成區有錦繡公園、泉港植物園大型公園、農村有休閑公園的綠化體系,全區7個鎮(街道)通過國家級生態鎮省級評估,93個行政村獲得市級生態村命名。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