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城市文明進步的“細胞”
從個體到群體,組織構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的社會整體系統,而每一個個體,就是構成這個系統的“細胞”。個體匯聚,精神共生,才能構建和諧社會,老百姓也才能感受幸福、享受幸福!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亂扔垃圾、破壞公物等有悖文明的行為固然是不對的,這已成為越來越廣泛的共識,可是為什么在外化于行的過程中會“夭折”了呢?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的確,很多時候我們對社會不文明現象總能磚頭與口水齊飛,只不過于其身,則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讓文明行動打了折扣。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你的一點不文明,可能會抹黑社會的整體形象。對此,我認為,完善法律、規章制度等他律約束必不可少,必須要讓那些突破文明底線的行為得到相應的懲罰,同時要讓那些力行文明想行為獎勵與頌揚。當然,比他律更重要的還是自律,提高自我修養,提升文明素質,做文明人,為文明“代鹽”。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文明”是“宏大”的,也是“細微”的;“文明”是抽象的,也是具象的。“細微”決定城市文明的成敗。例如,一口痰可能讓路人大倒胃口;一句臟話,可能玷污整個市民的形象。反之,一個微笑可以讓群眾感到溫暖;一手牽扶可以讓交警貼近群眾。
城市文明的進步,最大的力量源于民眾,也歸于民眾。只有激活城市文明進步的每一個“細胞”,才能創新文明成果。
文明創建活動,也只有依靠群眾,依靠在這個組織群體的每一個人,為文明創建發一份光、獻一份熱、出一份力、獻一份心;讓我們從每一個行為習慣開始,從每一件身邊小事做起。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道理很簡單,但真正能讓每一個細胞動起來卻很難。這要看我們的干部是否真正心系群眾,依靠群眾,還得看我們自己,是否真正將自己當作這個系統的一個“細胞”,去為社會的文明進步獻心獻力。(曾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7-17用家庭文明提升城市文明 促進全國文明
- 2014-07-11“夜生活”不應成為城市文明“燈下黑”
- 2014-07-03城廂搭建"隨手拍"平臺 方便市民參與城市文明創建
- 2014-06-11“城市文明”也有農民工的一份子
- 2014-06-10高考也是考驗城市文明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