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能丟的傳家寶
圖為劉友義(左一)在向兒孫講述榮譽章背后的故事。
一枚榮譽章傳承好作風
□ 通訊員 林斯乾 文/圖
8月1日,四世同堂的劉友義一家特熱鬧,建軍節這天全家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這家幾十年不變的規矩。
今年87歲高齡的劉友義是廣東大埔人,1948年加入閩粵贛邊區粵東支隊獨立第五大隊,1949年2月這個大隊發展成閩粵贛邊縱隊第四支隊第十三團。1969年,他轉到上杭武裝部擔任領導職務直至離休。離休后,他自告奮勇擔任閩粵贛邊老同志聯誼會上杭分會會長。“在部隊扛過槍,也搞過宣傳,啥都干。”說起往事,劉友義滿臉興奮。
劉友義的兒子劉蔚新從小跟父親在部隊長大,后來在連城航空修理廠、上杭棉紡廠等企業當工人,下崗后到上杭電力公司做水電工。劉蔚新說,他們兄妹三人都是普通工人,都曾經歷下崗、再就業,但誰也沒向父親提出幫忙安排一份好工作。
“父親常常告誡我們,現在太平了,但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能丟,要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我也常對兒子這么說。” 劉蔚新說。雖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當自己的付出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時,劉蔚新會感到很滿足。
臨近中午,見人都到齊了,劉友義拿出一個紅色小盒子,里面裝著一枚1988年他被中央軍委授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勛榮譽章”。他說,以前留有一些戰爭年代用過的物件,都捐給博物館了,唯有這枚榮譽章保留在家里,他常向子孫后代講述其背后的故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10-31艱苦奮斗是咱們的傳家寶
- 2011-05-17福州革命烈士后人曬傳家寶 毛主席回信珍藏半世紀
- 2009-09-22毛澤東親筆信成文人家族四代人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