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能丟的傳家寶
傳家寶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 王尚華
央視新聞聯播“走基層:我們的傳家寶”系列報道播出后,一位朋友曾在聊天中問:“為什么傳家寶不能是大筆金錢?”他的提問讓人深思,筆者而后以一句“世代相傳中,做人做事之準則、經驗比金錢更有價值和意義”予以回答。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這并非說物質財富無法延續,而是提醒人們物質財富抵擋不住“坐吃山空”;有一句廣告語叫“鉆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它將鉆石比喻愛情,恒久流傳的不是發光的鉆石,而是忠貞的愛情。
金錢的價值雖然巨大,卻是“一次性消費品”,能幫兒孫一時,但不一定能幫一世,所以金錢傳承的只是庸俗的物質遺產,而承載著做人做事準則、經驗及知識、文化的物品、技藝、語言等才是真正的傳家寶,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就好比客家人的“耕讀傳家”,“耕”傳的是養家糊口,以立性命的謀生之技藝,“讀”傳的是修身養性,以立高德的做人之奧妙。再多的金錢都會在時間的長河里“消逝”,只有寶貴的精神和文化能始終延續下去。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10-31艱苦奮斗是咱們的傳家寶
- 2011-05-17福州革命烈士后人曬傳家寶 毛主席回信珍藏半世紀
- 2009-09-22毛澤東親筆信成文人家族四代人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