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7月31日《人民日報》報道,從8月1日起,敦煌莫高窟實施全新的旅游管理模式,采取網上預約購票、限制客流、縮短景區參觀時間等舉措。游客須提前7至15天在敦煌研究院網站上預約旅游莫高窟,景點售票處延長一個月的過渡期,9月1日后徹底關停;每日限客6000人次,取消導游在窟內講解,每名游客在洞窟內實際參觀時間由過去兩小時縮短為75分鐘,參觀前先到數字展示中心觀看《千年莫高》和《夢幻佛宮》兩部高清電影。
分析莫高窟旅游新模式,就是采取數字展示與實景參觀相結合,再輔之以必要的限制客流量,這頗具創新意義,既有利于對文物的保護,又能提高旅游質量。莫高窟早在1961年就被確認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近10年來旅游十分火爆,已累計接待游客940萬人次,如去年國慶黃金周,日接待客流量最高達到2.1萬人次,大大超過景點容量及文物承載能力,遺址內人頭攢動,擁擠不堪。莫高窟文物以壁畫為主,對文物危害最大的就是濕度上升,以及人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據專家評估計算,莫高窟日接待游客容量3000人次比較適合,經過科學規劃,合理分流,可將接待游客量提高到6000人次。可見限制客流量及限制實地參觀時間,非常有利于文物休養生息,從而實現可持續旅游。
限制性措施也有助于提高旅游質量。資源顯示,莫高窟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現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目前開放的洞窟不足三分之一,旅客想看完莫高窟是不可能的,況且人多擁擠,對文物的觀賞造成很大影響。實施旅游“新政”后,游客先看數字電影,對莫高窟的歷史變遷,以及經典文物一覽無余,相當于漫游了一遍莫高窟,然后再選擇若干個典型洞窟實地參觀,加之實施限客,很明顯,旅游的實際效果會得到提升。
筆者以為,莫高窟旅游新模式有借鑒意義,尤其值得館藏文物量較大的歷史文化景點如北京故宮等學習與仿效。節假日游客爆棚是許多景區的常見問題,限客措施或許會減少景區收入,但有利于實現可持續旅游。讓文物休養生息,讓旅游更有內涵與質量,這應成為發展旅游經濟的新理念。
另一方面,游客的道德水準、文明自覺程度直接影響到文物完好率,我們到名勝古跡旅游,必須遵章守紀,服從旅游管理,遵守旅游紀律規定,更要嚴格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不大聲喧嘩,不亂扔垃圾,不亂摸亂畫,不破壞文物,文明旅游,讓文物休養生息,讓景區秩序井然,潔凈靚麗,實現人與文物景觀的和諧。(呂福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18福建省制定《清新福建文明旅游行動方案》
- 2014-07-17上杭縣多措并舉推進文明旅游建設 營造文明新風尚
- 2014-06-23上杭縣旅游行業全面推進文明旅游建設
- 2014-06-16武平著力構建文明旅游良好氛圍
- 2014-03-24讓文明旅游成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