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全不單是學校的事
然而,校園安全僅靠學校的努力無異于杯水車薪。為什么?對一系列校園血案進行一番分析后,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共同點:慘案的原因基本上與學校無關,校園成了犯罪嫌疑人暴力報復社會的“替罪羊”。特別是小學、幼兒園,花蕊般的孩子,天真幼稚,沒有一點反抗能力,犯罪嫌疑人選擇校園施暴比較容易得手。這才是一起又一起慘案在校園發生的真正原因所在。質言之,就是因在校外,而果在校內。而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魯迅先生早已下過定論:“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施暴者大都是一些因生活絕望無助而報復社會的“另類”,他們將怨氣發泄在無辜的孩子身上,抽刃向更弱者,釀就了一起又一起悲劇。
也就是說,既然因在校外,暴力的源頭在社會上,把校園安全的目標僅僅劃定在校園之內顯然不夠。畢竟學校在明處,而施暴者在暗處。當然,學校加強安保并非不重要,安保落實到位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但百密難免一疏。有沒有人借校園報復社會,施暴者何時動手,會不會動手,很難掌控,防不勝防。只有堵住了施暴的源頭才能根除校園血案的隱患。
尋求校園安全的治本之策,需要有校園大安全的理念,不妨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來看待。其實,社會和諧了,校園自然就安全了。除了家庭、學校自身的努力,我們的社會管理者,比如信訪部門、企事業單位、社區、村居、甚至每一個有正義感的人都要行動起來。發現身邊有生活絕望無助者,都應給予重視,并及時行動起來,化解戾氣,防止那些種種原因而走投無路者變成惡魔,報復社會,濫殺無辜。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米斯特拉爾曾說過:“許多需要的東西我們可以等待,但是孩子不能等。她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成長。對孩子,我們不能說明天,她的名字是今天。”為了孩子的明天,建設平安校園,學校要努力,社會要更努力。 (樂德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5-08泉州泉港:“五加強”共筑校園安全“防火墻”
- 2014-02-18讓校園安全不再“步步驚心”
- 2013-06-14即日起福建嚴查校園安全 嚴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 2012-12-28事故敲響校園安全警鐘 人防技防確保幼兒接送安全
- 2012-09-18龍文公安分局多舉措加強新學期校園安全保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