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一直是人們調節心情、放松壓力的“神器”。無論你是高端大氣的“土豪游”,還是低調個性的“窮游”,文明旅游都是應該做到的。
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馬爾代夫會見我大使館工作人員時曾幽默提示,提醒我國公民到海外旅游講文明,礦泉水瓶不要亂扔,不要破壞當地的珊瑚礁。
這以小見大的一席話,指出了一些游客在海外旅游方面存在的不文明問題。部分游客個人素質偏低,隨手亂扔垃圾、破壞旅游景觀等,把“自由散漫”當成“不拘小節”;還有一些游客旅游心態存在誤區,抱著“到此一游”的心態,認為旅游就是在景點拍照留念發微博朋友圈,不注重旅行品質和當地風俗文化的融入,忽視了旅游的真正意義。
旅游法第十三條明確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
然而,由于多數旅游行為并不觸犯強制性規范,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覺自律。出門在外,展現的不僅是自己的形象,也是家國的大面子。旅游者撿起丟棄的礦泉水瓶,留住的卻是國人的文明形象。每個旅行者都是一張名片,文明旅游則是每個公民應該擔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