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福州倉山區工農路,馬細國走出城南錦繡小區,一個不相識的路人對他豎起了大拇指,大喊一聲“很棒”。馬細國微微一笑,算是回應。
昨日上午,小區5歲男童星星(化名),意外從自己家三樓的防盜網幾乎墜下,命懸一線。馬細國爬到了二樓的塑料雨遮上,以托舉姿勢,將自己的命搭在薄薄的塑料雨遮上,幫助男孩獲救。
被救小孩當時被卡在防盜網中間的格子中(畫圈處,寬近20厘米)
網友拍到的救人場面:馬細國在外托舉,房內的鄰居幫忙將男童拽上去
救人的水電工馬細國向記者講述救人經過
卡在防盜網上 孩子懸空中
林阿姨是最早發現星星的人。她在城南錦繡小區幫人帶孩子,昨日早上8時許,在小區門口無意間一抬頭,看到了驚悚的一幕。
“樓上有小孩子快掉下來了,快救人!”林阿姨的一聲叫喚,讓眾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林阿姨說,當時星星大半個身子從防盜網的一個隔欄空當懸下來,只有胳膊和腦袋還夾在防盜網上。孩子自己也被嚇到了,甚至忘了呼叫,只是在哭。
有人上去敲門,結果發現家里根本沒有人。鄰居趕緊上街找星星的媽媽。
水電工攀爬救人 樓下人都捏把汗
馬細國是城南錦繡小區的水電工,正好路過門口,也嚇了一跳。著急間,馬細國留意到防盜網下面有個塑料雨遮,墻的轉角處,則有個小棚子,是樓下住戶用鍍鋅管在小陽臺搭建的簡易棚子。
他決定冒險一試。他敲開樓下住戶的門,然后到了二樓的小陽臺。站在小陽臺角落的水缸上,他搭凳子爬上了簡易棚子的頂部,順著墻邊支撐棚子的支架,小心翼翼地挪到了墻轉角處,但與孩子還有一定距離。
墻上的“芙蓉閣”三個字,讓墻面有了凹凸。這也讓他有了機會,他抓著凹進去的墻邊,找到了借力點,然后整個身子傾向轉角的另一邊。他左腳站在墻這邊的棚子邊緣,右腳踩上了另一邊二樓薄薄的塑料雨遮,然后托著孩子,往防盜網上抬。
樓下的人都捏了一把汗。塑料雨遮斷裂、頂棚斷裂,抑或重心掌握不好,都可能讓馬細國從三樓墜地。“我想把孩子托上去,但是沒成功。”馬細國說。
去買菜的媽媽 跑回家手腳發軟
星星媽媽李女士在離家數十米外的市場買菜,被鄰居找到,聽說星星出了事,丟下菜就跑回了家。在小區門口,她看到星星在防盜網上命懸一線,而旁邊,有一名男子正赤手攀墻。
“當時手腳發軟。”李女士說,她跑到三樓,哆嗦地打開房門,和兩三個鄰居跑到防盜網處,抓住孩子的胳膊,把孩子拽了上來。而馬細國則在外托著星星的屁股,把他往上抬。
“多謝這些鄰里幫忙!”一個多小時過去后,李女士說,嚇死了,手腳還在發軟。在星星家,記者看到星星安然無恙,不過可能由于受到驚嚇,話并不多。
李女士說,星星因為不舒服,沒去幼兒園,自己則出門買菜去了。可能是因為太想媽媽了,星星從客廳的木椅爬到了防盜網上,因為從防盜網可以看到小區的入口處,結果發生意外。
鄰里眼里 “小馬人很好”
在城南錦繡小區做水電工已十幾年的馬細國,事后依舊忙著自己的事情,對于鄰里的贊嘆顯得很淡定,靦腆地與記者說了兩句后就要離開。記者追了一路,問了一路,馬細國則擠牙膏似地問一句說一句,最后終于拼湊還原了事情經過。
因為沒有房子,馬細國和做保潔的愛人,至今仍住在城南錦繡小區日夜停車場的一個角落里,房子僅四五平方米。業主們多只知道他叫“小馬”,并不知道其真名,更不知道“小馬”已經51歲了,是湖南郴州人,有兩個女兒,最大的女兒已經20多歲了。
但老街坊對“小馬”的印象都很深刻。“人很好!”老街坊們說,并非因為昨日救人,平時就有這種感覺。哪家有個什么事情,都是隨叫隨到,即便是半夜沒電,叫他也會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14石獅:“積分管理”托舉新市民的城市夢
- 2014-06-24福州連江一5齡童頭卡防盜網 托舉哥爬樓救人
- 2014-06-18河北夫妻來福州做DNA比對 或與“托舉哥”相認
- 2014-03-24這樣的“托舉哥”越多越好
- 2014-03-24這樣的“托舉哥”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