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燉、大火炒 他自編掃盲教材
保安謝水忠加入海都幫幫團,重操“掃盲”工作,希望幫助更多老年人輕松識字
謝水忠向海都記者演示他的教學方法
東南網(wǎng)10月9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張帆 夏鵬程 文/圖)50歲的謝水忠現(xiàn)是泉淮社區(qū)一大廈的保安,年輕時曾是老家三明的一名掃盲班老師。他花5年時間自編掃盲教材,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不識字的老年人識字,過上更便利的晚年生活。
他笑著說,自己不圖什么,就是想做點好事,同時提升自己。如今,教材編好了,主要是通過音形來識字,對大多數(shù)老人來說比較易學。
昨天,謝水忠正式成為海都幫幫團的一員,泉淮社區(qū)也很支持,在社區(qū)為他開設了一個掃盲班。如果你身邊有不識字的老人想免費識字的,趕緊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或加入海都互助會微信平臺來報名吧。
初衷:提高老人生活質(zhì)量 “雖然不怎么影響生活,但我覺得影響了老人的生活質(zhì)量”
有件事讓謝水忠印象深刻。去年冬天,一位50多歲的四川女子和親戚到泉州走親戚,一天晚上,這名四川女子獨自走出小區(qū),因為不識字又語言不通,結(jié)果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在馬路邊的綠化帶上過了一宿,家里人找了一晚上都沒找到。第二天早上,才被一名來自四川的環(huán)衛(wèi)工發(fā)現(xiàn),人已經(jīng)凍得說不出話了,最后環(huán)衛(wèi)工幫忙聯(lián)系了家人。
平時去菜市場買菜,謝水忠看到不少老人不識字吃了虧,漸漸地讓他萌生當一名“掃盲志愿者”的想法。“這些老人不識字,雖然不怎么影響生活,但我覺得影響了老人的生活質(zhì)量。”謝水忠說,因為不識字,老人上醫(yī)院不方便,出門不懂搭公交車還怕迷路,有錢了也不會自己拿去存銀行,更別說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了。
堅定這個想法,還與自己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當年高中畢業(yè)后,他曾在三明從事七八年的成人教育工作,主要就是掃盲,對象大多是來自農(nóng)村的中年婦女。2000年,掃盲班不再開設,他才改行。
教材:音形識字適用老人 “小土就是塵,也很容易理解吧”
下定決心后,謝水忠便開始行動起來。首先就是整理教材,盡量讓老人不用靠記憶識字,而是通過音形識字。
他找出兩本舊字典,其中一本還是1982年出版的《常用漢字音形辨析手冊》,另一本是《快速集中識字手冊》;為了打印教材,自學計算機、打字;為了更好和老年人溝通,還啃起了《教育心理學》,“要教別人,得先提高自己嘛!”謝水忠打定主意想干好這件事。每月10天的夜班是最安靜,也是他最容易靜下心來鉆研的時段。
謝水忠最后形成的自編教材共50頁,涵蓋約2000個漢字,事先在他的幾個不識字老鄉(xiāng)和親戚身上試過,效果不錯。謝水忠舉例說,“塵”這個字,就是由一個小和一個土組成,從形上來看一目了然,從含義來說,小土就是塵,也很容易理解。他還教老人用聯(lián)想來記憶,可以同時認識好多字,“小土塵、大土塊,小口吸、大口喝,小火燉、大火炒……”謝水忠一邊念著一邊在水寫板上演示。
出街:不少老人心動了 “這么好的東西,真的是免費的嗎”
前幾天,謝水忠鼓起勇氣在泉淮菜市場外面擺了個攤,宣傳他的掃盲班,結(jié)果不少老人被吸引了過來。聽完謝水忠的介紹后,老人們普遍覺得不錯,以為要收費:“這么好的東西,真的是免費的嗎?”
“免費的!”謝水忠再三跟老人解釋,自己這么做完全就是公益,想當“掃盲志愿者”,幫助身邊的老人們,這樣會讓自己很快樂。同時,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也在不斷學習新知識,對自己也是一種提升。
謝水忠說,只要老人們有需要,有動力學習,都可以來找他。他希望,今后可以“鄰幫鄰,友幫友”,學會的老人可以教不會的老人,50歲的可以教60歲的,60歲的可以去教70歲的。
謝水忠還希望能有更多志愿者和他一起來做這件事,比如一些擅長電腦的年輕人,可以幫他制作些教材,這塊他還有很多不會的地方。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05蘇揚:以己之力助人之需
- 2014-04-15患癌少年列遺愿清單募善款助人 角馬渡河遷徙
- 2014-04-08耄耋黨員樂助人 義務保潔二十載
- 2014-03-12英女愛情大師助人尋愛年入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