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意思是說,孝是人們各種行為中最首要的,是各種善行的始源。今天,有一個年過八旬的農村老漢,用66年的時光書寫了關于孝義的美好篇章,用他并不寬厚的臂膀撐起了七位老人的一片天,感動了神州大地。
都說“百善孝為先”,我要說“百善孝是根”。十幾歲的年紀,他便與七位老人相依為命,用羸弱稚嫩的肩膀承擔起家庭的重擔。66年來,他不放棄任何一位親人,七位老人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直至黃發鮐背,無疾而終。在王百根身上,我們讀出了“孝”的深刻內涵:孝是一粥一飯的奉養,孝是一言一行的恭敬,孝是傾情的陪伴,盡心的付出和恒久的堅持……其間有多少心酸苦楚,有多少心神耗費,又有多少困難險阻,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王百根卻用自己的行動給出了完全相反的回答,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也從未動搖過孝的信念。是什么讓王百根頂著困難和艱辛,十幾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七位老人呢?門匾上的“忠厚傳家遠”以及院子里屏風上“勤儉持家、敬老愛幼、睦鄰親友、正心立德”的家訓給了我們答案。
正是這樣良好的家庭教育,醇厚的孝道家風,培養了王百根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質,孕育出一顆歷久彌新的至美“孝心”。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家風,王百根才能幾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堅守,將善良和崇高化作陽光,悉心照料奉養七位老人。正是傳承了這樣的家風,王百根66年來恪守孝道,讓七位老人頤養天年、盡享天倫,擁有了安定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們常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健康肌體才能強健。而我們的家庭正需要這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良好家風,需要尊老敬老、孝老愛親的傳統孝道文化。
家風,是無言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熏陶,是一個家族世代秉承的風尚。正是良好的家風,成就了“仁義孝子”王百根,讓他義無反顧擔起侍老奉親的重任,將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有一首歌謠這樣描述孝道與家風的關系:盡孝道,講傳承,一輩做給一輩看,一輩講給一輩聽,一輩跟著一輩學,一輩一輩傳家風。王百根用自身的行動,用66年兩萬多個日日夜夜的堅守,告訴我們:行孝,重在當下,貴在堅持;行孝,重在付出,貴在傳承。把孝道融入家庭教育,形成醇厚的家風,讓血脈滋養親情,讓慈孝沐浴家風。任時間流逝,年華老去,中華優秀傳統的孝道會綿綿不絕地延續下去,直到永遠。(葉淑惠)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24用愛和行動詮釋孝順:好兒媳照顧中風公婆23年
- 2014-08-11父親早逝母親扛起重擔 孝順男生窮而益堅不服輸
- 2014-04-15孝順兒子載著媽媽去看大海 路遇鐵片母親被割傷
- 2014-03-18福建農大孝順老師帶母上課 網友贊:最美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