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新村22幢的居民黃勤、李新杰就是社區熱心人,在他們的組織下,該樓棟的居民自發每半個月沖洗一次樓棟樓梯,更換樓道燈泡,還在中秋節組織聚餐活動等等。
社區里的事,有人議、有人管、有人做才是關鍵。這就需要發揮好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的組織作用,充分調動居民的積極性。“只要涉及居民利益的事,我們都會征求社區居民的意見,只有讓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的建設中,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有著多年社區工作經歷的李美治對此深有體會。
7月,芙蓉新村28幢要進行立面改造,李美治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入戶征求居民的意見、建議,根據居民的要求,選用新型雙層氣密窗安裝窗戶,目前正進行外墻粉刷。9月,社區大門進行改造,“芙蓉社區”幾個字就是根據社區老年人喜歡的字體、顏色進行改造的。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主體施工及外墻裝修,正進行內部設施安裝。
社區的新變化,除了群眾熱心、配合,還要歸功于居委會“帶頭帶得好”。每天早上7:30,街道領導何珍、干部薛永蘭、社區主任李美治、網格管理人員林發娥都會到芙蓉社區巡查,記錄好巡查日志,及時發現問題、落實整改,并通過9:30的碰頭會,分解落實巡查中發現的問題。
排憂解難,調解糾紛,社區干部的點滴努力,居民們看在眼里,暖在心上。在芙蓉社區居住了20多年的張大爺說:“居委會工作人員平時就很關心我們的生活,現在社區搞創城,我們也很支持!”
“4月10日,市委鄧本元書記深入芙蓉社區調研時,就社區工作提出‘老社區要有新風貌、小干部要有大作為、最基層要有好作風’要求。”李美治說,作為最基層的工作者,我們將把這“三句話”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總目標,為社區居民做“貼心事”,讓芙蓉社區“大變臉”。
以芙蓉社區為試點,城關街道總結其經驗做法并進一步深化。將轄區內各主次干道及樓院劃分為下洋、城關2個片區,?46個區域網格,以此為基礎,建立四級巡查管理機制,制定?“星級文明樓幢”創建活動方案,構建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推出“微城管”服務平臺,為創建文明城市作出努力。(三元區委文明辦? 芙蓉社區供稿)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