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6日訊(通訊員:劉建奎)武平縣位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是革命老區縣、中央蘇區縣。全縣17個鄉(鎮)、5個居民委員會、214個行政村。2011年12月,被評為第三批“全國文明縣城”,武平縣以此為契機,以“全國文明縣城創建”為龍頭,在全縣各級各部門、各級文明單位中深入開展“七項共建”創建活動,打造“美麗鄉村”,全面提升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一、主要成效:
活動開展以來,在各級各部門和駐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縣新建精神文明活動中心15個、“三農服務中心”15個、“農民之家”或綜合文化室152個,農家書屋214家,鄉村學校少年宮17所,鄉鎮心理健康輔導站17所,涌現出一批云中村礤(城廂鎮云礤村)、朝上嶺家(中堡鎮朝嶺村)、林中果鄉(東留鄉新聯村)、尊老敬賢村(湘店鄉湘洋村)等20個美麗鄉村。村中精神文明活動中心設施完善,民居建筑立面改造,村莊環境整潔,觀光亭、垃圾中轉站、路燈、景觀綠化、污水處理等設施齊全,打造了現代“田園風光”新農村景象,成了人氣最旺的群眾集散地,基本滿足了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性的精神需求。民眾逐步形成崇尚科學文明、尊老敬賢、明禮誠信的濃厚氛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喜人的局面。
“七項共建”創建活動為推動武平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使武平縣各項事業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不少工作“全省有位、全國有名”,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和好評。三年來,武平縣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國家林下經濟示范縣”、“中國生態旅游大縣”、“全國金融生態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進典型縣”、“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等9項國家級殊榮和“省園林城市”、“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省知識產權強縣”、“省衛生縣城”、“省雙擁模范城”、“2012年度教育工作先進縣”等5項省級榮譽。
?二、主要做法:
武平縣加強對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引導,積極改革創新精神文明活動載體,著力培育精神文明建設典型,主實施“七項共建”:
1. 文明單位與鄉村共建。根據縣文明委的統一安排,在全縣開展文明單位掛鉤幫扶文明村(居)。文明單位對所掛鉤村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行整體幫扶,包括環境整治、綠化美化、基礎設施、新農村建設、精神文明陣地等方面。幫扶具體內容為“五個一”,即幫助所掛村發展一個產業、建設一個精神文明活動陣地、建立一個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打造一條文明生態示范路、發展一支民間文化隊伍。縣文明委建立健全文明單位聯系和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和考評、監督和動態管理機制,融合資源、互聯互動、支持幫扶。
2. 文明單位與宣傳媒體共建。在縣電視臺開設“文明之窗”專欄,由文明單位與電視臺每周制作一期創建節目,到目前為止,共制作共建節目84期。同時,完善武平之窗網站“文明建設”網頁建設,對全縣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行深入持久宣傳報道。宣傳內容包括全國文明縣城創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社會志愿服務、城鄉環境衛生整治等方面內容,突出精神文明共建活動中先進典型、先進經驗,曝光不文明的行為和現象。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