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播”泉州 莊漢卿(左)每日穿街走巷,勸止不文明行為。
泉州晚報訊 (記者李凱龍/文 陳小陽/圖)人人都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這么一位市民,他卻想著多管事。熱心公益的他,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向外地游客宣傳泉州的名勝古跡,自掏腰包印制文明、交通宣傳單分發(fā),看到別人亂扔垃圾、擺攤占道,他總要上前勸止。他的行為,常常引來別人的嘲笑和謾罵,但他總是一笑而過。 他就是58歲的莊漢卿。
每日穿梭街頭 宣傳泉州
莊漢卿以前是個泥水工,17年前換了行當,以載客為生。載客時遇到的一些事,對他觸動很大。
他說,有的外地游客來到泉州,搭乘自己的車,提到泉州有時在交通、衛(wèi)生方面不盡如人意。他雖有反駁,但是一直在思索更好的對策。
于是,他去收集有關(guān)泉州名勝古跡的介紹,熟記于心。后來每當有外來游客再搭乘他的車,一路上,他便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泉州的美景和文化,清源山、洛陽橋、開元寺、南音、提線木偶……盡可能地把泉州美景和傳統(tǒng)文化向外地游客展示。泉州獲評“東亞文化之都”,他更高興了,準備了更多的材料向外地游客推薦。
自費制印宣傳單 義務(wù)分發(fā)
莊漢卿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如果能夠動員身邊的人一起參與,那效果應(yīng)該會更好。
時常,莊漢卿都會瀏覽報紙,了解時事。去年我市創(chuàng)衛(wèi)期間,愛衛(wèi)辦在《泉州晚報》上刊登了“告市民的一封信”,他覺得寫得很好,上午看完報紙,中午他便拿著報紙到打印店花了20元重新制版,復(fù)印出來張貼。今年7月份,市交巡警支隊在《泉州晚報》同樣也刊登了一則關(guān)于文明交通的勸導(dǎo)信,他也拿去打印出來,分發(fā)給路人。而這些費用,都是他自掏腰包的。
熱心管閑事的他,隨身帶著一部相機。每天閑暇時,他會騎著電動車四處轉(zhuǎn)悠,看到哪里擺攤設(shè)點占道經(jīng)營影響交通,他便上前勸導(dǎo),雖說有時候并不能得到攤主的理解,但是如果有成效,他都會拍下來。因為熱心,之前他還應(yīng)征了市衛(wèi)生考評中心的衛(wèi)生觀察員。
愛管閑事惹非議 一笑置之
莊漢卿說,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在他的勸告下停止了,但他也常常遭到別人的嘲諷和謾罵,甚至有人想動手打他。對于這些,他總是從容地面對,并持之以恒地“管閑事”。
有一次,他正在路上行駛,突然看到一輛小汽車的車窗搖下后,朝窗外丟下垃圾,趁著紅綠燈的間隙,他上前指責(zé)對方的不文明行為,小車駕駛?cè)藨B(tài)度十分不好:“你是誰啊,關(guān)你什么事!”他笑呵呵地說:“城市整潔干凈要靠大家,怎么能不關(guān)我的事!”對于這些,莊漢卿想的是,只要從一點一滴去改變,才有可能改變整個社會的觀念。
莊漢卿說,以前在新車站附近,一些乘客隨手亂丟垃圾的現(xiàn)象比較多,近幾年,整個社會素質(zhì)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能夠?qū)⒗嗟嚼苍賮G棄,他心里感到高興,也讓他更有動力去糾正不文明的行為,并一直堅持下去。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9曝光不文明行為 還需謹防“破窗效應(yīng)”
- 2014-10-29對不文明行為大聲說“不”
- 2014-10-27分流游客加強勸導(dǎo) 福州沙灘公園不文明行為少了
- 2014-10-26分流游客加強勸導(dǎo) 福州沙灘公園不文明行為少了
- 2014-10-18漳州成立“閑事管事理事會”讓離退休人員勸導(dǎo)不文明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