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協名譽主席劉蘭芳:
人民才是文藝的源頭活水
參加10月15日的這次文藝工作座談會,是我50多年藝術生涯中一件無比重要的大事。在會議期間和會議結束后我們走出人民大會堂時,我看到很多藝術家都是熱淚盈眶,可見總書記的講話在我們內心里激起了巨大的認同感,說出了我們這些文藝工作者的心聲,更給我們今后的創作指明了方向。
這次文藝座談會對我而言,無論是人生道路還是藝術道路,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作為一個從藝幾十年的文藝老兵,總書記講話中的很多要求,特別是“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這讓我有著極大的共鳴。多年來,在實際工作中,我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和人民培養的文藝工作者,不計得失,甘于奉獻,盡最大努力,用最高的熱情來完成各項任務,參加了許多公益性文藝活動。自2004年以來,為落實中宣部、中國文聯的總體部署,為給更多基層群眾提供更豐富的精神食糧,我把很多精力投入到“送歡樂下基層”系列文藝惠民活動中去。十年來,我跟隨中國文聯、中國曲協、中國民協、中國雜協等組織的文藝志愿者義務演出小分隊,多次深入祖國各地的礦山、部隊、村鎮、高校、老區進行義務演出,共230多場。
這些年,我還全程參加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巡演活動,赴全國各地20多個省份進行演出,曾經一天就演出了3場,有幾次帶病堅持登臺表演,受到當地群眾的好評。在表演過程中,我深深沉浸在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中,并為他們的奉獻精神所感召,決心以他們為楷模,為人民群眾帶去更多更好的節目。除此之外,我還于2004年春在北京朝陽區麥子店社區建立了百姓書場,至今已經為當地社區百姓義務演出數十場。今年,我演出超過90場。往南到過南國海疆的三沙市,往北到過北國邊陲的黑瞎子島,進過潛艇,鉆過山溝,登過遼寧艦,常去敬老院。就在11月18日,我還在河北河間的西河大鼓研討會后,為當地群眾演出。接下來,我會按照這次會議的要求,繼續演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強調藝術創作要反映人民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這就要求我們要從滿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要出發,不斷創作出更多更新的優秀作品。多年來,我與人合作,始終堅持每年創作一部長書作品,每部作品在全國都有至少100多家電臺播出。2011年以來,我先后創作了50集30萬字的長篇評書《燕泉香傳奇》,這是一部展現民族企業在近現代歷史中發展變遷,以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操為宗旨的作品;40萬字80集、以倡導廉政精神為主旨的《紅頂清風》;100集50萬字、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話說泰山》;80集45萬字的《羅馬軍團消失之謎》;100集53萬字的《花果山傳奇》;還有正在創作的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為主旨的作品《玉堂春秋圖》,這部作品是我赴濟寧曲藝創作基地多次采風體驗,向人民學習、從生活中汲取營養的結果。幾十年的藝術實踐經歷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只有人民才是文藝的源頭活水啊。
我決心和文藝工作戰線的廣大同行一起,聽從黨的召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繁榮興盛而不斷努力。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