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文長期幫助村里弱勢群體,為他們排憂解難,甚至耗心血昌風險而心甘情愿。例如主動為歸僑困難戶林金眾反映困難情況,獲得上級相關部門三年扶持小產業補助近萬元,危房翻建補助款4萬元。還有歸僑困難戶林順祥,其乃百歲盲人,與羊群同住一室。鳳文同志與村、鎮、上級僑聯反映,先后二度代寫困境祥情,向上報告申請補助4.2萬元,并協助解決用地基建等難題。林鳳文同志為改變林明祥居家危房險境,主動與鎮、村領導溝通協調,多方面爭取到公私贈款5萬多元,并在親堂工友的協力幫忙下,讓林明祥一家遷入新居。2年后,林明祥之子發作精神病,鳳文同志和親堂老叔幫助設法把病人強制搭車輾轉帶去惠安精神病院,辦理一應手續給予住院治療。之后,林明祥之妻林妹妹因地界糾紛小事,被鄰居毒打頭破骨折傷殘住院,因醫療費賠償費協調不果,又受到惡言刺激導致林明祥之妻腿骨折未治愈又發生精神錯亂再護送往泉州精神病院辦理住院治療,在這風雨不斷、危機連連的日子里,林明祥的兄弟不在,只有一個60多歲的老妹陪著林鳳文為之四出奔走救援。歷經一年的訴訟曲折艱難,林鳳文兩度為之申請法律援訴,最終法院判決獲得較合理的賠償。又因林明祥文盲不識字,分期逐月到檢察院辦理領款手續,并到銀行取款存款都得次次帶路代理。出院后又得替他到醫院代為買藥幾十次。他長期為不幸重重的殘疾病災特困戶林明祥一家奔波操勞……這樣的長年累月為病災戶默默無怨的奉獻精神,確是金錢換不來的!
林鳳文還不厭其煩地為僑屬林國明代寫三封充滿真情的尋親的信,終于在2013年6月1日迎來了三代十八位僑親兄弟姐妹,八十年沒見過面的親人終于歡聚一堂,整個家族沸騰了,老人家高興地說:中國夢、團圓的夢終于實現了。
林鳳文曾于1993年寄出一封尋找百年未遇的尋親信,終于感動了寧德霞浦縣的人大和郵局領導,有幸找到了親人林國鋒全家返鄉、幫助安居樂業,譜寫了助人為樂尋親團圓的傳奇篇章。
他---樂善好施 。二十多年前,林鳳文在學校教學未退休時,就積極發動鄉賢集資建設家鄉校園設施,1993年起,先后建成了槐山小學學校大門,建成一堵“勤奮軒”、18個花池、6座水泥乒乓球桌,帶頭集資購置百套課桌椅。又動員中興宮基金會捐資28000多元建設北面150米小學校圍,全面更新購置學校腰鼓隊、軍樂隊器具。2007年又兩度撰寫倡議書分發到海內外鄉親集資50多萬元,配合政府撥款拆除舊校舍,新建成槐山小學綜合樓。
他又協調中興宮每年教師節捐贈3000元為獎教金,慰問獎勵全體教師,近二年來又自捐3300元給學校做為“六一”兒童節獎學金,并鼓勵學生為實現中國夢立志成才。十多年來,林鳳文率全家為公益、慈善、扶貧救災計捐資23萬多元。主動向海內外僑親、鄉賢協調籌資200多萬元。
他---傳承文化。十三年前,在黨的宗教政策的感召下,為了傳承祖宗留傳下來的宗教文化和歷史文物古跡。林鳳文首先向海內外信眾發出翻建六百年宗教場所中興宮的倡議。并召開籌建會議,帶頭捐資萬元啟動,得到僑親鄉賢熱烈響應,逐步集資70多萬元。其過程是艱難曲折的,堅毅理智地排除了重重困難阻撓,終于順利成功,海內外宗親信眾兩度歡聚,慶功團圓。
林鳳文同志又為佛教場所廻元堂撰寫危房翻建報告,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獲批準。并積極捐資、協助解決道路和佛像等難題而步好成功。又先后為翻建文佛亭、修建觀音亭、裝修關圣廟、還有鋪南楓路、回春路、福壽堂等項目,而捐資、籌資、團結協調完成。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7病重老人深夜獨坐街頭 暖心好人陪伴送其回家
- 2014-11-25請為好人點贊
- 2014-11-25讓“好人會有好報”成為社會的一面鏡子
- 2014-11-25好人邵建波用大愛推動社會的文明
- 2014-11-25"好戰士"榮登"好人365"封面人物 福建全媒體融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