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創建〕
龍巖市文明城市創建扎實推進
? ?
近年來,龍巖市堅持創建為民生、創建求發展、創建促和諧,努力走“綠色經濟?生態家園”科學發展之路,精神文明建設特色品牌亮點紛呈。
一、生態建設與文明相交融
圍繞讓地更綠,繼續抓好水土流失治理,開展綠色鄉鎮、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創建活動,致力讓老區人民享受更多的“綠色福利”,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連續38年居全省第一位。圍繞讓水更凈,統籌推進汀江、九龍江、閩江流域水環境整治,龍津河水質自2000年以來首次從劣五類提升到四類標準。圍繞讓天更藍,打好關閉水泥污染企業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戰役,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工作基本完成,煤礦企業得到大力整治,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7%。
深入開展“城市建設年”、“生態建設年”活動,以創促建促管,全市獲評省級以上生態鄉鎮119個,占總數的94.4%。2014年,龍巖計劃繼續投資100億元實施宜居環境建設項目550個。實施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六項提升工程”,力爭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
二、服務民生與文明相映耀
組織開展“先學先做先改”活動,堅持利民惠民,把文明城市創建做成民生工程,全市134個鄉鎮實現市縣領導聯系指導全覆蓋,1783個村實現市縣部門掛鉤全覆蓋,12421戶困難戶實現科級以上干部幫扶全覆蓋。在全省率先實施行政服務標準化,其服務標準體系被列入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并在全省推廣。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快,2013年城市道路建設總投資8.07億元,新建道路2條,改造道路4條,新建人行天橋4座。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鎮就業2.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萬人;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建設8548套、基本建成7188套;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市級福利中心。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基層醫療衛生綜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穩步推進,龍巖大學籌建啟動加快推進。
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受國務院表彰。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工傷保險實現全覆蓋。全市實現“三農”綜合保險率先在全國市級全覆蓋,市、縣福利中心建設在全省率先全覆蓋。龍巖創新社會管理“一評估四聯動機制”、安全生產“四項指標”連續八年全面下降。
三、市民素質與文明共提升
在全省首創“道德建設講師團”;開展“和睦家庭、和美居民、和諧社區”評選,尋找最美家庭活動;舉辦“廳堂懸掛家訓,培育文明家風”征集傳播;開展“遵德守禮”活動;以各級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為原型,創排節目,組織開展現場交流、訪談活動。拍攝了龍巖首部以志愿者幫助尋找失蹤老人的真實故事為原型的公益微電影《愛滿全城》,傳播社會道德正能量。
在全省率先設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示范基地,成立龍巖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讓“三紅”精神進課堂,美德少年樹榜樣,開辦“文明小博客”,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推進德育網絡化。
(供稿:龍巖市文明辦 編輯:簡福海 吳夢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