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特殊的心愿,陳阿婆的眼眶幾次濕潤
東南網12月4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麗娟 謝向明 通訊員 莊國輝 文/圖)11月29日早上,老邵安靜地走了。“臨走前,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但在我閨女手上畫了一個圓。”老伴陳阿婆紅著眼眶說,老邵就連走時也都笑容滿滿,“他是在說,自己的人生圓滿了、踏實了”。
原來,今年2月,74歲的老邵被查出得了直腸癌。第一次動手術時,他就寫下遺言:“我死后,請把我的遺體捐獻出去。”一向夫妻相隨的陳阿婆也許下承諾,“你捐我也捐”。10月31日,夫妻倆在泉港一起簽下了遺體捐獻志愿協議書,圓了兩人結婚40周年紀念的一個特殊心愿。
老邵走后,他的眼角膜,已經成功捐獻給2個人,遺體則運往廈門大學醫學院作科研研究。他也成為泉港區首例遺體捐獻者。
第一次手術后 他寫下捐獻遺言
老邵夫妻倆老家是浙江的,27年前,調到福建煉化公司工作。今年剛剛跨進結婚第40個年頭,邵關林夫妻倆便許下了一個特殊的心愿。
昨天上午,說起這個心愿,67歲的陳阿婆仍幾度落淚。她回憶,老邵的身體一直很好,過去的10年,都沒上醫院看過病。直到今年春節期間,老邵和姐夫到泉州市區大坪山公園爬了一趟山,最后的幾個臺階,他上不去。
2月8日那天,老邵突然覺得身體疼痛,實在難忍,才到醫院門診掛了號。
“直腸癌!”醫生的話,嚇到了夫妻倆。那時的老邵,已經疼得說不出話來。2月13日,醫院安排第一次手術。次日凌晨,從手術臺出來時,老邵感慨:“我還活著。”累倒的陳阿婆趴在病床上瞇了一會兒。這時,老邵搖醒了她。
病床前,他和陳阿婆交代了身后事,還特地掏出了一張便箋紙,寫下遺言:“我死后,請把我的遺體捐獻給醫院作研究。”
當時,陳阿婆并沒有太意外。平日里,夫妻倆就愛在家看電視,也曾看到國內幾個城市遺體捐獻的新聞。老兩口還曾討論過這個問題,老邵說,“咱們都退休了,對社會沒有什么貢獻。百年后,也去捐獻遺體吧,繼續為社會發點光。”
病床里的那晚,老邵再和阿婆說起這個想法時,陳阿婆一邊安慰他,一邊也許下承諾,“你要發光,我也發點光,你捐我也捐”。
老夫妻的合照,一直掛在陳阿婆的鑰匙扣上
樂觀的他 反過來勸說女兒
此后,因病情反復,7月份,老兩口還赴上海治病。治療期間,他們和家里的其他親戚說到了這事,但遭到一致的反對。
反復手術的老邵,身體特別虛弱。直腸癌已經擴散到膽等其他部位,常常是吃了就吐。10月29日那晚,老邵示意讓愛人叫回嫁出去的女兒,他想開個家庭會。
那天,女兒才第一次得知父母的想法。“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愿意。”小邵說,父親說要捐獻眼角膜,她都認同,也可以接受,可要捐獻遺體,還要面臨解剖。“一想到人沒了之后,身體還要遭受那份罪,心里特別難受。”回憶起來,小邵忍不住紅了眼。
小邵說,父親反過來勸她。“傻孩子,人沒了,都沒有感覺了。”小邵說,父親告訴她,他這大半年來,特別知道得這種病的痛苦。他希望,遺體捐獻后,可以供醫院研究所用,將來別人得這病,可能就沒那么痛苦了。
“再說,做完這事,我就圓滿了。”聽到父親這么說,小邵最終讓步。
小邵說,父親平常就特別樂觀、積極向上,也崇尚以善為本。雖然心里難受,她還是希望能幫他達成心愿。“要真對后來者有效果的話,倒也是一件偉大的事。”
10月31日,老邵和陳阿婆,都簽下了遺體捐獻志愿協議書。
臨終前 他在女兒手上畫了個圓
陳阿婆在協議書上,把能捐獻的器官都打了勾。“百年后,只要身體允許,我都愿意捐出去。”陳阿婆說,除了受平常看電視的熏染,他們都覺得,培養一個醫學博士太難了,要念8年的書,還要實踐3年。但是,現在仍有很多人不愿意捐獻遺體,他們希望,能借此感染別人,對醫學研究作點貢獻。
這20多年來,在泉州生活,夫妻倆還發現,這里的喪葬太大排場了,有的甚至舉債來辦喪事。“我們希望,一切能夠從簡。”陳阿婆的理念中,人都是悄悄地來,自然應該悄悄地走。
自從簽了協議書,陳阿婆成了遺體捐獻的宣傳者,常和身邊的朋友、親戚科普,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這一行列。
老邵的眼睛和聽力都特別好。除了眼角膜,老邵本來還打算將耳膜也捐出去。只是,目前還沒這樣的技術條件,只好作罷。
上周六早上,老邵安靜地走了。“臨走前,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但在我閨女手上畫了一個圓。”陳阿婆紅著眼眶說道,老伴就連走時也都笑容滿滿。她知道,他是在說,自己的人生圓滿了,踏實了。
前晚,醫生告訴陳阿婆,老邵的眼角膜已經成功地捐給兩個病人,而且,手術很成功。陳阿婆很高興,“我老頭子又重見光明了。這就夠了。”
相關鏈接
全市登記遺體捐獻161人,成功捐獻8例
泉港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林步宇介紹,近幾年,捐獻器官比較多見,但像老邵年紀那么大,還愿意遺體捐獻的,特別少見。他也是泉港區第一例遺體捐獻者。
林步宇介紹,器官捐獻有一定的年齡限制,一般要求在4~60歲,且要求器官活體、健康等,只有眼角膜不受年齡限制。
泉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郭先生透露,截至目前,全市登記遺體捐獻的共161人,成功捐獻的有8例;登記器官捐獻的共76人,成功捐獻的同樣8例。雖然,老邵夫妻不是首例,但年紀那么大,共同來登記的夫妻并不多見。
郭先生同時提到,因對器官捐獻要求較高,要求身體機能好,以年輕人居多,相比之下遺體捐獻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比較高。
如何申請人體器官(遺體)捐獻
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可與當地縣級紅十字會聯系,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完成: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通過書面自愿申請人體器官(遺體)捐獻登記,并且沒有撤銷該登記,待其身故后進行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其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達成一致意見,共同或委托代表以書面形式表示同意的人體器官(遺體)捐獻。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10海滄愛心驛站啟航 兩岸愛心人士共圓“微心愿”
- 2014-10-24臺江黨員志愿者認領“微心愿”助困難群眾圓夢
- 2014-10-22福清市龍江街道認領“微心愿”,溫暖困難家庭
- 2014-10-13閩清縣志愿者點亮微心愿 情暖貧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