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我今年55歲了,從沒過過生日,真希望能過一次。”福州市臺江區洋中街道鋪前社區的黃德霖,因病不能干重活,只能靠擺地攤維持生計,還要供孩子讀大學,生活非常困難。這個簡單的要求,成了他長久的心愿。
老黃的心愿被寫在一張小紙片上。不久,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送到他手上,社區黨員主動認領了他的“微心愿”,幫他圓夢。
今年8月以來,認領“微心愿”的活動在福州遍地開花。不到3個月,全市420個社區征集到的8643個困難群眾“微心愿”,已被全市9086名在職黨員認領7036個。
黨群同心圓
一部舊手機、一支手電筒、一袋米、一桶油、一次陪逛……這些看似簡單的心愿,對一部分人來說卻遙不可及。
臺江區洋中街道鋪前社區書記、主任劉巾棋介紹,現在社區推行網格化管理,他們每天都要下段,在下段過程中宣傳認領“微心愿”活動,引導困難群眾主動到社區貼“微心愿”。
開展“微心愿”活動以來,鋪前社區已有78名在職黨員報到,有68個微心愿被認領:
59歲的陳健兆因牙齦癌,只能吃米湯之類的流食,想要一個攪拌機,但買不起。通過“微心愿”活動,老陳收到了攪拌機,現在可以把各種食物攪碎加工成流食,他的伙食更豐富了;
空巢老人陳可英想嘗嘗橄欖油的味道,在黨員的幫助下收到了一瓶橄欖油;
82歲的林如英也是空巢老人,入冬以后手腳干裂。通過“微心愿”活動,她收到了潤膚露、護手霜;
低保戶游伙俤靠修補衣物補貼家用,感到生活單調乏味,想有一臺收音機。認領“微心愿”的黨員幫他圓了夢;
……
在福州,社區滾動收集、心愿實時發布、黨員主動認領、群眾成功圓夢的“微心愿”活動,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參與。
協力夢成真
80歲的王五妹家住鼓樓區東水街道樂天泉社區,她在社區留下“上門陪聊”的心愿。
近日,記者帶著糕點跟社區工作人員一起來到她的住處。見有人上門,王大媽驚喜不已,忙不迭地把大家迎進屋子,拉起家常。她有4個兒子1個女兒,已四代同堂,但沒生活在一起。老伴去世以后,她一個人生活,好在身體還算硬朗,生活可自理,但面對空空的屋子,難免寂寞。她想有人陪她說說話。
在許多社區,都能見到像王五妹這樣的老人。他們中的很多人有退休金,經濟上并不是很困難,但孩子無暇照顧。他們也許只是期許節日里能收到一束康乃馨,也許只是期許生日時能有年輕一輩的陪伴……面對這么多微小的心愿,廣大黨員正在接力圓夢。
在樂天泉社區,還發生了這么一件事。低保戶翁萬貴因病生活艱難,今年他女兒考上大學,高昂學費讓他一籌莫展。就在此時,永輝超市向他們伸出援手,不僅解決了學費問題,還幫助小翁申請了助學金,并提供她寒暑假勤工儉學的機會。
樂天泉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邱詠瀚介紹,在黨員的示范帶頭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愛心人士加入社區圓夢行動。社區把“微心愿”分門別類,爭取對口單位黨員的幫助,協力美夢成真。
在福州許多社區的入口處,都掛起“心愿墻”和“圓夢墻”,上面記錄著一個個等待實現的或是已實現的心愿。
愛心長相伴
在樂天泉社區的墻上,還多出點贊的貼紙。
“完成了,我們就給他點贊。”邱詠瀚高興地說,“這個墻上貼的心愿已翻過好幾輪了。群眾寫上‘微心愿’,黨員認領實現,居民點贊,然后擦掉,再寫上新的心愿。”
“我們鼓勵在職黨員‘在單位是好黨員、在社區是好居民’,要讓黨員在社區進得來、動起來,不搞一陣風,不搞花架子。”福州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活動伊始,組織部門就一直倡導并積極推動“微心愿”常態化。
首先,對“微心愿”清晰定位。“微心愿”是黨員為群眾服務的載體,將過去在重要節假日才集中慰問困難群眾,轉變為日常、長期為群眾服務辦實事。
其次,加強在職黨員參與“微心愿”活動的動態管理,建立《“微心愿”征集認領登記表》和《在職黨員認領“微心愿”統計表》等臺賬,把群眾滿意作為活動的重要依據,形成在職黨員認領完成“微心愿”表現情況和心愿人評價管理檔案,及時向機關單位反饋,并在社區一定范圍內進行公布,使黨員干部“亮明身份”和“服務群眾”真正雙融入。
福州還將黨員干部參加居住地社區認領“微心愿”活動納入基層黨建工作的內容之一,引導在職黨員長期參與、自覺參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05說起這個特殊的心愿,陳阿婆的眼眶幾次濕潤
- 2014-11-10海滄愛心驛站啟航 兩岸愛心人士共圓“微心愿”
- 2014-10-24臺江黨員志愿者認領“微心愿”助困難群眾圓夢
- 2014-10-22福清市龍江街道認領“微心愿”,溫暖困難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