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梅列區(qū)徐碧街道東乾社區(qū)71歲的鄧菼凡,走上社區(qū)居民活動室領獎臺,從社區(qū)干部手中接過“優(yōu)秀志愿者”的獎狀。多年來,鄧菼凡不僅“自掃門前雪”,還每天堅持清掃住家周邊道路、庭院衛(wèi)生。在居民眼中,老鄧不僅可愛而且可敬。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志愿服務是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不可缺失的一環(huán)。如何讓志愿服務全覆蓋、永持續(xù),我市在志愿服務管理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這項“系統(tǒng)工程”深入社會各個層面,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志愿服務活力無限
不久前,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三明電視臺《一周要聞》手語主播馬蘭英,向臺下聽眾講授特殊的語言——手語。聽眾們呢,則是一群胸懷愛心的志愿者。
馬老師以理論講解、示范、操作等方式,由淺入深地向志愿者骨干們講授了文明禮貌用語、日常用語、稱謂、數(shù)字等手語。志愿者一邊看,一邊使用手語進行練習,并互動交流,認真“比劃”,熟練掌握“我是志愿者”“你好”“謝謝”“你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們幫忙嗎?”等工作手語。
在城市的一隅,網(wǎng)絡文明傳播優(yōu)秀志愿者梅列區(qū)列東街道高巖社區(qū)的徐婷,泰寧一中的江小安結合自己從事網(wǎng)絡文明傳播工作的實際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網(wǎng)絡文明傳播的技巧和心得;市網(wǎng)絡文明傳播聯(lián)絡員從網(wǎng)絡文明傳播志愿者的主要職責、聯(lián)絡方式、工作平臺,以及如何利用博客、微博傳播文明等方面作了進一步講解;培訓班還邀請了騰訊大閩網(wǎng)新聞責任編輯李文鎧講解微博、微信等網(wǎng)絡新興媒體使用技巧。
2013年3月以來,三明市區(qū)活躍著一支隊伍,每個清晨與傍晚,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寒冬,他們一直堅守在公交站點、交通路口、重點路段,頭戴紅帽,身穿馬夾,手舉小旗,口吹哨子,熱情引導乘客排隊乘車、行人安全過馬路。這是一支公共文明引導員志愿者隊伍。市志愿服務活動協(xié)調小組成員單位、35個志愿者分會、各級文明單位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全市已經建立起“文明委統(tǒng)一領導、文明辦牽頭抓總、各部門合力推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志愿服務工作格局。
國家首個憲法日的12月4日早上,市司法局組織市區(qū)普法志愿者和法律志愿者,在梅列城市客廳廣場開展了法律咨詢、法治謎語競猜、法律知識有獎問答等一系列主題宣傳活動。
永安市社區(qū)志愿者到孤寡老人家,幫他們洗刷窗簾、打掃衛(wèi)生、陪伴聊天;泰寧縣學雷鋒志愿服務隊深入鄉(xiāng)鎮(zhèn)和社區(qū)空巢老人家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送上了慰問金、大米、食用油、大衣棉衣秋衣褲等;將樂縣學雷鋒志愿者為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送上牛奶、食用油、慰問金,讓老人享受到溫暖生活;明溪縣文明單位志愿者為空巢老人打掃衛(wèi)生、量血壓、測血糖、分發(fā)健康知識宣傳單,還為空巢老人表演才藝;大田縣以結對幫扶的形式,志愿者與空巢老人聊天,開展心靈關愛服務,送上食用油、面條、慰問金等;梅列區(qū)的學雷鋒志愿者深入留守兒童家中,與他們聊天談心,鼓勵他們自強、自立,并給他們送去大米、油等慰問品和學習用具;三元區(qū)“愛心媽媽”志愿者到三明市福利院食堂為留守兒童包餃子;利用留守兒童放假期間,永安市舉辦第四屆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科普冬令營、“老少共筑中國夢·三中全會指航程”冬令營等活動;明溪縣為198名留守兒童每人捐贈一個“愛心包”,贈送書籍400多冊。
這些緊跟時代潮流的志愿者服務活動,讓志愿者工作充滿活力,用愛心溫暖他人。
系統(tǒng)管理“利他”工程
志愿服務是一個系統(tǒng)的“利他”工程。圍繞完善志愿服務記錄工作,我市成立了志愿服務記錄工作協(xié)調小組。今年5月,省里確定首批235家志愿服務記錄試點單位,其中三明31家,涉及志愿者組織、社區(qū)、學校、廣場、公園、車站等多種類型,形成以市區(qū)文明單位、文明社區(qū)為主,輻射周邊縣(市)“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志愿服務記錄格局,為我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進一步夯實基礎。
梅列區(qū)出臺《志愿服務記錄辦法(試行)》,對記錄內容標準、管理機制、操作流程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建立志愿者組織、社會組織、社區(qū)、街道、政府等力量參與的“1+X”志愿服務記錄制度體系,創(chuàng)新實行“一網(wǎng)一卡一簿一行”工作模式,采取線上線下兩種途徑同時進行注冊登記,初步形成“面對面服務+記錄、鍵對鍵回饋+激勵”的志愿服務新模式,為記錄工作全面鋪開提供寶貴經驗。
目前,全市各記錄機構在全國志愿者服務建設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中錄入注冊志愿者達3.5萬人,注冊組織181個,數(shù)量位居全省首位。
公共文明引導管理工作,堅持日常督查,并在每月工作例會中,有針對性地指出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同時進一步針對崗位特點,對公共文明引導員進行中期培訓,重點培訓哨、旗的使用,服務用語,站姿訓練等。公共文明引導員、退休教師陳阿姨說:“通過多次培訓,我對公共文明引導有了更深了解,我要把學到的用好,用心做好引導。”
多方重視與支持保證了志愿服務常態(tài)化。市委市政府將志愿服務納入年度市級財政預算。市委編辦批復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分別增設志愿服務科、社會工作科,加強對志愿服務工作管理。市財政每年安排福彩公益金10萬元,用于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市民政局從社區(qū)建設經費中撥出8萬元,為志愿服務記錄試點工作提供必要經費保障。
志愿服務與群眾的生活掛起鉤來,人們關心的城市環(huán)境、交通秩序、環(huán)保、關愛弱勢群體等,都有著志愿者為之付出的身影。有人說,志愿服務已成為三明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目前,全市有注冊志愿者15.9萬人,涌現(xiàn)出受全國表彰、堅持40年志愿服務的“陳金剛學雷鋒小組”,全國百名優(yōu)秀志愿者、市無償獻血志愿者協(xié)會會長林瑞班、清流縣余朋鄉(xiāng)幸福敬老院院長黃小清、建寧縣志愿者聯(lián)誼會會長賴建華等一批優(yōu)秀組織和個人。2012年12月,梅列區(qū)還被民政部列入全國志愿服務記錄試點地區(qū)。
動人之歌唱不完
從不到10個人到超過1000人,6年的時間,三明義務工作者聯(lián)合會成長為三明有名的民間志愿服務隊。
“我當時被好友拉入QQ群,在群里看到大家的狀態(tài)都十分活躍,就被感染了?!比缃褚咽侨髁x工聯(lián)會長的王桂珠2009年加入義工聯(lián),那時這支志愿服務隊名叫“心連心義工聯(lián)盟”。王桂珠第一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大家來到市兒童福利院,陪孩子們聊天包餃子,看到自己給孩子們帶來歡笑,她內心感到震撼。后來,她就經常參加志愿活動,個人命運也打上了志愿服務的烙印。
李國勇是一支志愿服務隊的召集者,他說:“最開始就召集幾個朋友一起去市福利院獻愛心?!弊畛?,他們的志愿服務隨意性很強,幾個朋友有空才去。一直到了2012年市職工心理健康協(xié)會成立后,依托這個平臺,李國勇成立一支志愿服務隊的心愿才得以實現(xiàn)。
2013年4月,三明也有了一支全公益性民間救援志愿服務隊?!拔覀內魉{天志愿救援服務隊側重于山地救援?!标犻L余斌說。這支志愿服務隊成立后,志愿者們已經參與過赴四川雅安地震災區(qū)救援等活動,它已成為三明社會救援服務的生力軍。
志愿服務無處不在。市社會志愿者協(xié)會組建“協(xié)會-分會-服務隊”三級志愿服務網(wǎng)絡,下設21個直屬分會、2個服務總隊和12個縣級分會,1998個文明單位均成立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全市現(xiàn)有社會工作從業(yè)人員2200人,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177人,其中社工師71人、助理社工師106人。今年,全市70人通過考試取得職業(yè)資格證書,創(chuàng)歷年來新高。
社工掌握專業(yè)知識技能,志愿者為社工提供人力支撐。積極推廣“社工+志愿者”和社區(qū)、社工、社會組織“三社”聯(lián)動服務模式,結合學雷鋒、鄰里守望等主題,圍繞老年群體、留守童、困難群眾等重點人群和應急救援、大型賽會等重大事件活動,有針對性設計志愿服務項目,引導志愿者選擇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以來,全市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51萬人次,累計服務時長達120萬小時。
“傾聽你的聲音,觸摸心中的夢想。”從當年譽滿街頭的學雷鋒小組,到如今日益完善的社會志愿服務,三明市社會志愿者一路走來,一路成長。大街小巷,人們聽聞三明市志愿者之歌,感受著濃厚的志愿服務氛圍。有人說,在三明,志愿服務正逐步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志愿服務,是一首唱不完的動人之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23福建高校招募“青運會志愿者”工作進入面試選拔階段
- 2014-12-16寧德“啄木鳥”志愿者在行動
- 2014-12-15豐澤區(qū)成立泉州市第一支“交通安全家長志愿者”
- 2014-12-15傳遞愛心 福建省助學助殘志愿者協(xié)會莆田分會成立
- 2014-12-15這群獻血志愿者,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