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老中醫張永樹行醫54載 恪守"三不準"原則
年輕人承載著中醫的未來,張永樹將自己畢生的寶貴經驗傾囊傳授給他們。
同樣從醫的父親是他的榜樣
張永樹的父親張天賜也是醫生,曾經擔任過郵政部門的保健醫生,雖然他的工作職責只需要負責50人的醫療保健,但后來員工的家屬、親戚及其他認識不認識的人都慕名求醫,人數早已遠遠超出這個數字。在張永樹的記憶里,父親總是認認真真為患者診治,對患者負責為他贏得了尊敬和口碑,他去世至今近10年,曾經被他診治過的人還在懷念他。
張永樹深受父親影響,為人處世與行醫從教,都力求正直、認真、負責,對待病人親和、貼心,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
中醫治病講究因人因地因時,認為很多疾病與心理、情緒等方面密切相關,因此,治病要先治心。張永樹經常會詳細了解病人的家庭、工作等情況,當問到家庭狀況時,擔心無意中會刺痛病人,他的措辭很小心,常常以“你家里有幾口人吃飯啊”之類的問題,拉家常式地婉轉了解。
他給病人寫病歷不會單寫癥狀,而是詳細記錄病人發病原因、體質等各種相關信息,再進行整體考慮。
他說話風趣幽默,經常巧用一些閩南俗語、笑話來化解病人的緊張,聊天一般地完成問診。“找他看病,藥還沒吃,針還沒下,已經好了一半了”,有的患者這樣評價自己的看病經歷。
針灸科的護士陳少箴說,看到病人排隊時站著,張永樹會親自端出凳子給病人坐。“感覺讓他看病很放松,一下子距離就拉近了。”一位正在候診的病人吳女士告訴記者。
張永樹認為,“對病人好是應該的,你們不要夸我醫德好,只求說我是一名合格的醫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