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文波 通訊員林冰)“盤山路拓寬改造有進展么?”“村里的立面改造,最好能畫上梅花,這樣比較符合我們的村名。”11日,連江縣江南鄉梅洋村村委委員、經聯社主任陳燕金變成了“低頭族”,手機上鄉親微信群響個不停,她忙著一一回復海外鄉親們的問題。
陳燕金的手機上,有4個梅洋村鄉親微信群,其中僅梅洋村1號鄉親交流平臺就有130多名旅美華僑。對于家鄉的建設,海外鄉親總是慷慨解囊。為了讓他們及時了解資金去向,從2013年起,陳燕金就定期在微信群更新發布村里發展近況的文字、照片,以及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
梅洋村位于連江縣江南鄉,全村1000多人,其中約700人長期旅居海外。這里農村飲用水合格率100%,生活污水處理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主要道路綠化普及率98%……
然而30年前,當地流傳著“嫁女不嫁梅洋村”。隨著上世紀80年代第一批梅洋人出國淘金,財富的迅速積累,讓華僑們有能力每年回國都辦戲鬧鄉村,久而久之形成風氣,甚至互相比拼辦戲規模。
“最高峰時,每年5月至7月要舉辦上百場戲,一年下來就是百萬元的浪費。”村支書劉雄飛說。不僅如此,過于頻繁的辦戲還給村民帶來不少麻煩,成堆的鞭炮垃圾、刺鼻的煙塵打破了鄉村的寧靜。
2000年,趁過年許多華僑回鄉之際,村里開會征得大部分華僑的同意,決定將華僑請戲班唱戲納入全村統一的文化活動中,由華僑捐資、村委會出面組織,每年固定辦戲場數,剩余的錢作為村里的公益金用于鄉村建設。
隨著公益金的注入,梅洋村基礎設施建設開始進入快車道。“村里通往外面寬3.5米、長10多公里的盤山路就是利用公益金建成的。”劉雄飛說。
能容納200多名游客的綜合樓已經竣工,今年可投入使用;位于梅洋村入口處、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閑公園也已建成投用……據統計,目前梅洋村華僑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捐款超過4000萬元。
為保證村里的財務公開,更讓捐贈的華僑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前年村里建起了微信群,將海外鄉親拉進群里,在村民監督委員會核查、縣鄉審計的基礎上,利用微信群定期向華僑通報。
“我們定期在微信群中發布村莊發展情況,并跟帖、回復鄉親的疑問。”陳燕金說,“這不僅使村里的賬務及時呈現在海外鄉親的眼前,更調動了他們參與家鄉建設的積極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