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小板凳”,村民在哪就搬到哪
表演結束后,溪坪社區(qū)幾位村民和雙城鎮(zhèn)“小板凳”宣講隊的隊員們圍坐在一起,聊了起來。
“我第一次聽,雖然講的都是遵紀守法、做人的道理,但講得很有趣,寓教于樂。”蜂農陳春壽說。
“《五特好柘榮》講得好!我們很多人在柘榮生活了幾十年,也說不全柘榮的特色,用快板來講,一聽就能記住。”住在陳氏大宅內的陳忠鳴大伯說,現(xiàn)在“小板凳”遍地開花,夜晚街頭巷尾常能聽到樂聲響起。
從臺上下來,68歲的宣講隊副隊長張永新順手摘掉了套在頭上的小辮子,這是他表演雙簧的道具。自從加入了“小板凳”,他就學起了魔術和雙簧,讓自己的節(jié)目更受觀眾歡迎。
“有時候,我們編的節(jié)目不夠好看,大家就會提意見,所以我們的節(jié)目要盡量生動活潑。就算是嚴肅的法律知識,也要用雙簧演出來,讓大家在歡笑中理解?!睆堄佬抡f,他負責編節(jié)目,自己也演,從中得到了樂趣。不過對他們這些老人家來說,記憶力欠佳,背臺詞是道坎,因此編的節(jié)目求短求快,每個人講幾句,幾個人換著講。
“我們有20多名隊員,大多數(shù)是已經退休的志愿者,出于興趣愛好組織在一起。表演的內容很多,有雙簧、變臉、快板、舞蹈、民樂合奏等等,一般都在公園、社區(qū)、農家大院、田間地頭等處演出,哪兒人多,我們就去哪兒?!标惼G介紹,宣講隊從2012年成立起,每年大概演20多場。根據場所的不同,他們宣講的方式也不一樣。“如果是在民宅、田間地頭演,我們就派幾個人組成‘輕騎兵’,和當?shù)卮迕窳奶臁⒗页?,他們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我們就宣講什么,比如辦證要找什么部門、走什么程序等。有時候,他們問的我們也不知道,就回來咨詢,了解了再告訴他們。如果在社區(qū)、學校演,參與演出的隊員就會多一些,但也不鋪張?!标惼G說。
柘榮縣委宣傳部長鄭峰介紹,該縣村鎮(zhèn)分散,人口外流多,之前的宣傳教育工作不容易開展。而柘榮縣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在農村社區(qū)活躍著許多草根人才,他們能說會道,頗為群眾喜聞樂見。如何把他們組織起來,在宣傳教育工作中發(fā)揮特長?于是“小板凳”宣講隊誕生了。
“一般由宣傳部和鄉(xiāng)鎮(zhèn)提供政策資料,宣講隊改編,自導自演。群眾在哪里講堂就在哪里,人群集聚場所都是講堂,把宣講送進千家萬戶。聽眾少則十幾人,多則上百人。一年下來,‘小板凳’的宣講有近千場?!编嵎逭f。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6-08城廂區(qū)整合文化資源 服務群眾精神生活
- 2011-11-09底層老百姓貧瘠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組圖)
- 2011-07-04光澤縣讓 “紅色經典”豐富黨員的精神生活
- 2010-06-17南靖縣:節(jié)日文化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
- 2007-09-22讓道德之燭光照中國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