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經濟手段,培育綠色經濟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培育和發展現代循環農業、生物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興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等綠色新興產業,推動綠色產業集聚,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逐步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制定綠色標準約束,明確細化技術標準,從技術層面加以規范。對部分產品強制實施能效標準。對節能產品實施認證,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產品。對低碳產品制定政府采購清單,采購優先。制定綠色經濟政策,通過采取綠色政策支持,推動綠色經濟產業發展。對低碳經濟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同時考慮開征環境稅,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大對綠色經濟產業的投資傾斜和財政支出傾斜,構建政策支持分階段退出機制,推動綠色新興產業的自主創新。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渠道,將資金投入向綠色發展的相關產業傾斜,為綠色發展的新模式提供有效的金融政策服務。通過系列經濟手段,引導企業綠色生產,推動綠色生產體系的形成。
鼓勵自主創新,構建綠色創新體系。綠色科技創新是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支撐和保障。通過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綠色發展經驗和理念,強化綠色技術與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增強綠色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培養生態、生物、環保、經濟等各類與發展綠色經濟相關的人才,建立支持綠色產業的產學研合作體系和綠色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建立以綠色技術為核心的創新體系,推進綠色技術的擴散,將環境因素引入技術研發過程中,增強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的綠色科技協同,完善企業綠色創新激勵制度,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突破綠色技術壁壘。
構建文化氛圍,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從文化入手,提高公眾對綠色發展的認識水平,促進綠色文明行為的養成,構建社會綠色文化體系。其一,充分發揮政府的引領和示范作用,通過廣播、影視、報刊、網絡、手機等宣傳媒介,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開展有關綠色經濟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宣傳,培養公眾的綠色文化意識,逐漸改變公眾的消費方式,引導社會公眾自覺選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消費模式,建設綠色消費體系,推動綠色生產體系與綠色消費體系的均衡發展。綠色消費體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擴大國內綠色消費需求,帶動綠色產品開發和綠色產業的發展。其二,加強各級領導干部的教育培訓,提升其綠色發展意識,將綠色發展理念自覺融入各項工作中去。其三,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對青少年進行綠色發展教育,從小培養綠色發展意識,形成全社會自覺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的文化氛圍。
(作者單位: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30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先行 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 2015-01-25三明:助力打造宜居城市 廈門: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強音
- 2015-01-25廈門: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強音
- 2015-01-22南安市“三個明確”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
- 2015-01-19依法治理耕地損毀加快建設生態文明
- 2015-01-15上杭縣村級環境保護協會助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