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記者彭卓何晨陽)埃及有2000年歷史的神廟被刻“到此一游”、西班牙廣場撒尿、博物館內大聲喧嘩……近年來,國人出境游中的眾多不文明行為被廣泛關注,雖只是個別現象,一旦曝出卻迅速成為輿論焦點。不文明出游的“牛鼻子”在哪?文明出境游,難在哪兒?
旅游大國遭遇“文明煩惱”
在意大利羅馬做中國旅游團地陪十余年的劉小姐說,自己帶過的團中經常有人在酒店吃早餐時偷拿面包、為搶座位在大巴上打成一團,隨地吐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為也時有發生。“甚至還有60多歲的老人招妓被警察發現。可是旅行社和旅游者是平等的市場主體,導游沒有執法權,也怕得罪顧客。往往好言規勸不成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與不文明出游現象相對的是中國出境游群體持續增長。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數據,2013年中國以近1億人次出境旅游,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場。同時,中國也以境外旅游消費1020億美元,一舉超過美國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一。規范文明旅游已不再是小群體的“小話題”。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曾表示,中國出境游不文明現象備受關注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中國處在高速發展期,短時間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國,處于成長期的中國游客受到世界關注;二是出境游發展時間不長,一些旅行社組織能力有限,對游客的出境培訓和引導等相對不足。
“文明禮儀”去哪兒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表示,不文明旅游是個寬泛概念,涉及個人素質和修養、是否尊重當地風俗、是否遵守法律法規等三個方面,需進行分類管理,“但這方面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不得不承認,近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卻未取得長足進展。隨地吐痰、大聲喧嘩、隨意插隊等現象在國內似乎習以為常、無傷大雅,但將這種習慣帶出國門就會備受指責。
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思寧認為,這體現出一些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旅游時人們脫離了相對熟悉的生活群體,行為更容易失范。”
“不文明行為也不能全怪游客,不合理的行程安排也有責任。”長期帶出境游團隊的寧夏銀川導游孟虹坦言,旅行社為了經濟利益會盡量壓縮出游周期,鮮少給游客留出足夠的休息、飲食和方便時間,導致部分游客“饑不擇食”、“慌不擇路”。“如果能科學安排行程,在細節處對游客及時提醒,或可減少不文明行為的發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05福建省將建游客紅黑榜 不文明游客將無法報團出境游
- 2014-08-08“細節文明”是文明出境游的前提
- 2014-02-27(春節出境游 文明伴左右)讓風度比風景更美
- 2014-02-27北京發放“出行指南”倡導文明出境游
- 2013-10-31《旅游法》實施滿月 團隊游客劇減出境游價格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