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黃耀善(左)玩起乒乓球,高興得像個孩子。
朱睦兵說,這些老人分散在8個建制村,最遠的蓋竹村距離鄉鎮三四十公里,鄉里花了4個多月時間進行摸底,“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對于每戶家庭,我們都能有的放矢地實現精準幫扶”。有了詳細檔案,鄉里600多名志愿者根據每戶留守老人的具體情況,按照就近和就便原則,采取定向結對幫扶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活照料、醫療救助和精神慰藉等關愛服務。
桂林村留守老人黃秋甫今年68歲,兒子外出務工,他和老伴留在家中。對于經濟困難的這一家人來說,解決日常生活開支成了頭等大事。為此,鄉政府聘請黃秋甫擔任鄉里的保潔員,每月工資300元。“300元雖不多,但是對于我們家來說,日常開支夠用了。”黃秋甫說。同村留守老人黃耀善家里平日就他一個人,其家庭經濟條件還好,但是形影相吊的他覺得很孤獨,志愿人員就經常上門陪他嘮嗑,給他家帶來了歡聲笑語。
鄉里每半年進行一次摸底調查,及時更新信息,對留守老人實行動態管理。“有了這份檔案,我們做到心里有數。每位老人的要求不盡相同,如果沒有具體信息,就不能送去相應的關愛。”朱睦兵說。
三級聯動,拉起一張幫扶大網
走進桂林鄉關愛“三留守”人員服務中心,雖然外面寒風刺骨,但是面積120多平方米的中心內部卻是熱火朝天。留守老人黃耀善正在打乒乓球,60多歲的他一沾上乒乓球,開心得像個孩子。記者了解到,該中心由鄉政府投資20多萬元于2012年建成,為“三留守”人員提供了健身、娛樂場所。
為了讓關愛留守老人工作有經費保障,鄉政府每年撥款20多萬元,成立關愛基金。但是,僅由政府唱“獨角戲”不行,還得發動社會參與。這幾年,社會上給鄉里捐了四五十萬元,一起關愛留守老人。這樣,除了一對一的扶危濟困工作外,鄉里還有能力推廣普惠型福利。比如,每年中秋給每位留守老人發一盒月餅,每年為他們免費進行一次體檢。這些普惠福利讓老人贊不絕口。
對于幫扶隊伍建設,桂林鄉探索建立三級服務網絡。2012年,鄉里組建關愛“三留守”人員服務中心和空巢老人管理委員會。依托服務中心,成立生活照料組、衛生保健組、文化娛樂組、安全防范組、應急救助組,分別由鄉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組建。空巢老人管理委員會,由鄉里60多名老干部、老黨員組成,讓這些德高望重的老人管理留守老人事務,這項工作更容易開展。與鄉級機構相對應,村里組建關愛留守人員服務站和空巢老人理事會,協助開展關愛活動。村民小組成立留守人員服務點,由農村黨員、熱心村民、志愿者就近就熟結對幫扶留守老人,進行日常看護。所有60周歲以上的老人都可自愿報名,成為空巢老人管理委員會會員,實現老人互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11鯉城區繼續開展2015年文明單位與未成年人結對幫扶活動
- 2015-02-10泉州市豐澤區出臺建立幫扶和禮遇道德模范長效機制
- 2015-02-04邵武市委文明辦春節期間幫扶困難道德模范
- 2015-01-22浦城縣幫扶關愛道德模范
- 2015-01-19仙游縣文明辦牽頭縣相關文明單位結對幫扶掛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