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丁際超 陳超)“老蔡,肩膀放平些,表情再自然一點。看鏡頭,一二三……”近日,隨著相機“咔嚓”一聲,老蔡的微笑定格在溫暖陽光下的泉州大墜島上。
老蔡叫蔡永昌,今年64歲,泉州石獅祥芝鎮古浮村人。年輕時,他妻子謝雪敏患上一種怪病,不敢出門見人,害怕聽到聲響,多方求醫就是不見效。鄰居建議蔡永昌帶妻子到島上居住一段時間,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下生活,或許病情會有所好轉。于是,蔡永昌帶著妻子來到大墜島。果然,謝雪敏的病情逐漸好轉,人也變得開朗一些。為了妻子,蔡永昌決定定居大墜島,這一住就是38年。
給蔡永昌拍照的,是石獅祥芝邊防派出所管理戶籍的女民警陳泉宇,今年30歲。陳泉宇2006年從公安海警學院畢業,其男友攻讀碩士學位,后又考上意大利一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兩人婚后即開始了兩地分居的生活。2012年2月,女兒降生。陳泉宇工作繁忙,丈夫又遠在國外求學,她只好將女兒送回河南老家,托父母撫養。
其實,陳泉宇原先并不在邊防派出所工作。從海警學院畢業后,她被分配到條件較好的福建邊防總隊醫院。然而,她一直有個夢想,要當一名邊防派出所民警,可以零距離地服務群眾。經過多次交流,陳泉宇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2013年5月調到祥芝邊防派出所擔任戶籍民警。
“因為我與家人也分居多地,所以更能體會分離之苦。”老蔡夫婦的境遇讓陳泉宇深有感觸,因此對他們也給予更多的關愛。原來,當年蔡永昌帶著妻子上島時,他已是3個孩子的父親,最小的孩子才10個月大。為了治好妻子的病,他將孩子托付給父母。直至今日,老蔡夫婦仍居住在島上,和兒女們聚少離多。
自從來到派出所工作認識了老蔡夫婦,陳泉宇就把他們視同家人,一有空就會打個電話問候,知道他們有啥困難就協調幫忙解決。大墜島上的居民很少,出島交通不便。每回與同事們上島,陳泉宇總要到老蔡夫婦住處,義務為他們進行體檢。作為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陳泉宇還經常與謝雪敏交流,盡力讓她的病情進一步好轉。
對轄區其他群眾,陳泉宇一樣熱心。群眾來辦事,她笑臉相迎,熱情接待;群眾有困難,她協調解決,不遺余力。她把對家人的思念之苦埋藏心底,總是用笑容讓每一位來辦事的群眾感受到溫暖。
2013年11月28日早晨,陳泉宇上班時發現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嫗在派出所門外階梯上坐著。見老人衣裳單薄,陳泉宇立即將她攙扶進戶籍室,端上一杯熱水。原來,這位老人姓郭,家住祥芝鎮煙墩南,是個困難戶。老人早年辦理戶口本時以閩南語諧音登記姓名為郭絹,后來辦理低保手續也是登記這個名字,而其實際姓名叫郭烏絹。老人在辦理二代身份證時將登記姓名改為郭烏絹,但低保卡上的名字與之不符,導致無法領取低保金。那一天,老人急匆匆來到派出所,沒想到來早了,只好在門外等著。
了解情況后,陳泉宇主動與社區民警一起多方協調,最終幫助其解決了難題。當陳泉宇拿著更新后的戶口本再次來到老人家中時,老人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一直拉著她的手,頻頻點頭致謝。
“交流的時候,要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會讓對方覺得你是真誠的;詢問的時候,一邊記錄也要一邊不時地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是體現尊重。”在戶籍窗口,陳泉宇總結出了一套服務群眾的細節理論,例如在窗口備好紙巾,等辦事群眾按完指紋后,把紙巾遞給對方擦手等。“沒有明
確規定窗口服務該如何細致入微,但是陳泉宇做到了。正是這些細節,讓群眾體會到民警的真誠,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溫馨。”祥芝邊防派出所教導員張宗鋒說。
“夜空中最亮的星,請照亮我前行。愛你們,我的家人和親人。”這是陳泉宇的QQ空間簽名。她說:“父母、丈夫和女兒是我的家人,我要用愛來對待家人。而每一位轄區群眾都是我的親人,作為一名邊防民警,特別是工作在戶籍窗口的民警,一人的言行代表著集體的形象,我也要用愛來傳遞溫暖。”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15詔安縣文明辦深入到掛鉤村開展春節送溫暖慰問活動
- 2015-02-13榕各地開展各種形式送溫暖活動 暖意融融過佳節
- 2015-02-12讓回家的路多些溫暖
- 2015-02-11晉江:心系外來工,萬份早餐溫暖工友返鄉路
- 2015-02-10春運路上殘疾兄弟艱難返鄉 好心人幫買票送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