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穎給老人播放老歌。
東南網3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在同學們眼中,16歲的劉鋒穎有些重口味,打開他手機里的歌曲目錄,清一色是老歌、戲曲唱段。“這可不是我自己聽的,而是專門為敬老院里的爺爺奶奶們下載的。”劉鋒穎說。
劉鋒穎老家在南靖縣船場鎮,現在是該縣實驗中學一名初三學生,別看年紀不大,他已當了8年的助老志愿者。
2月27日,寒假的最后一天。早上8點,劉鋒穎又趕到船場鎮敬老院。他一進門,70多歲的吳五娘就從房間一路快走來到跟前。吳五娘不能說話,緊緊地拽著劉鋒穎,高興得手舞足蹈,嘴里“咿呀”不停。
劉鋒穎是船場鎮敬老院的常客,他說自己與這兒的13位老人“熟得像葡萄干”。盡管忙著備戰中考,這個寒假,回到老家的劉鋒穎仍堅持每天到敬老院當義工。
“當年,我外公是敬老院的院長,一次給老人們送食材時捎上了我。”8歲那年,劉鋒穎第一次跟著外公張榮和來到敬老院,老人們的生活狀況讓他感觸很深。“那時,敬老院條件很差。天花板不時往下掉白灰,一下雨就漏水。許多老人生活不便,房間雜亂不堪。”他說。打那時起,劉鋒穎就想幫外公為老人們做點什么。
現年77歲的莊己土,是劉鋒穎的第一個幫助對象。由于雙目失明,老人生活難以自理。“敬老院空間狹小,莊爺爺經常磕磕碰碰,一不小心就會摔跤。”于是,劉鋒穎主動幫助他盛飯,細心地給他喂飯,這讓老人很感動。
從那以后,劉鋒穎當志愿者上癮了,服務范圍漸漸地從一個房間擴展到整個敬老院,和10多位老人都成了朋友。“一放假,他就纏著我,問什么時候帶他去敬老院。”張榮和說,那時小外孫每天都要坐在摩托車后,和他騎行10多分鐘到敬老院“上班”。
盡管年紀小,但劉鋒穎照顧起老人不亞于成年人。“以前家里條件不好,我們工作太忙,他就跟著外公在農村生活,從小就比較獨立,什么活都會干。”父親劉向陽說。
在敬老院打掃衛生也不是一件簡單事。“敬老院請不起護工,老人們又腿腳不便,房間經常又臟又亂。甚至有的老人把沒吃完的飯藏在抽屜里,幾天就餿了。”劉鋒穎說,他每天七八點鐘就要到敬老院幫助做一次大掃除,有些老人上廁所不沖水,他也是忍著惡臭清理得干干凈凈。
在老人們心目中,劉鋒穎是貼心“小棉襖”。為了改善老人們的伙食,他經常用自己的零花錢為他們“加餐”。考慮到老人們大多牙口不好,劉鋒穎專挑軟的東西買。“我經常買點軟糖、綠豆糕,偶爾還買點肉醬給他們下面條。”劉鋒穎說。
一有空,“小棉襖”還要陪著老人們嘮嗑。盡管是90后,但他和老人之間仿佛沒有代溝,家務、農活,這些話題都能聊得來。為了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劉穎鋒還專門用手機下載了不少老歌、戲曲。他說,盡管老人們沒什么文化,但常常聽得津津有味,跟著哼唱起來。
盡管被老人們稱為“小棉襖”,但劉鋒穎說自己也有青春期逆反心理發作的時候。“有的老人脾氣犟得很,從外面撿回破衣服,勸他扔掉,他就又哭又鬧。”每當這時,劉
鋒穎也常冒出撂挑子的念頭。不過,他總會及時地給自己心理暗示:“這些老人生活多不易啊,能幫一把就要幫一把。”
“有時候跟老人們置氣,是因為真的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爺爺奶奶了。”正因為如此,劉鋒穎對老人們總是心存牽掛。去年4月,吳五娘偷偷地跑出敬老院,一心想要去漳州找兒子,最終搭錯了車,在廈門迷了路。為此,敬老院四處張貼尋人啟事。聽到這個消息后,劉鋒穎急得不行,要不是家人不同意,又有學業拖著,他就請假出去一起找了。
在敬老院服務多年,劉鋒穎對當地助老事業也有自己的思考:“這幾年,敬老院的設施建設有了很大改善,但還遠遠不夠。比如,公益資金十分匱乏,護理人員配備不足,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這些光靠志愿者們的付出仍是杯水車薪。”
談及將來,還沒等記者發問,劉鋒穎就搶著回答:“一直做下去唄!以后工作了,有空就回來幫忙,沒空也要經常寄點東西回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02青運會福州賽區志愿者報名系統啟用 將招募1萬人
- 2015-03-02迎接青運會 爭當志愿者
- 2015-02-26石獅志愿服務網及志愿者微信平臺正式上線運營
- 2015-02-25福州女子戒毒后當注冊志愿者:靠雙手賺錢很充實
- 2015-02-25寒冬有溫情 云霄七彩虹志愿者陪伴孤兒孤老過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