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次第盛開, 3月7日,有5名女游客帶著4名小孩賞花拍照時,為拍“桃花雨”,其中一名年長的依姆,抓住樹枝不停地使勁搖落花瓣;另一名女游客和4個小孩,也學著大人的樣子搖動樹枝。“花總是要落的呀”,有游客勸阻依姆不要這么做時,她卻如此回答。(3月8日《福州日報》)
“桃花依舊笑春風”之千古名句,竟生生被這位“依姆”搖落一地。而且,她還是當著“祖國的花骨朵”——小朋友的面,上了一堂生動卻悲哀的反面教育課:文明凋落時,希望何處開?
“花無百日紅”,笑對春風滿園開的桃花,當有其自然生長、花開花落的規律。當開則開、該落則落,是世界萬物的自然“時態”,而“拔苗助長”式的“逆自然”,其所造成的危害——對大自然的破壞,人類早已嘗到了自釀的苦果。愛自然,其實,就是愛自己,就是愛人類。人為地搖落一樹桃花時,我們生身處地的美麗環境,也已一地紛亂不堪。
公共場所的公園里,桃花非一己之物,它明明鮮艷于“群己界線”分明的“公域”之一邊;當個人之手伸身桃樹,搖落美麗“桃花雨”時,純美的桃紅,便會褪去純凈的春色。公物,其名姓公,被據為私有時,美就會旁落于地。春色滿園關不住,它卻非個人之私器。把公眾的春天搖落一地,個人之私德,也同時會碾碎為塵,更會污染了“依姆”所帶來的“花骨朵”們——祖國未來的希望。家長本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大人當著孩子的面,搖得桃花“飛紅落地如落淚”,這在孩子們成長的心靈里,桃花般純凈之美德,將安放于何處?
“草木榮枯自有時,萬物從容皆自得”,欣賞桃花之美,可也不能太任性;“花終會落的”,此言決非摧花殘美的借口——比如,“人也是要死的”,可不是有名人說過嗎——“有的人輕如鴻毛,有的人重如泰山”。還是向那些對摧花辣手投以蔑視眼光、進行勸阻的公眾學習吧,“見賢思齊”,文明之花蕾,才能滿園盛開俏爭春。(陳懷瑜)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