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文明創建須用"老黃牛精神"貫穿始終
2月28日,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結果揭曉,那些經評審合格的城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活動暫告一段落,人們對此熱議卻再繼續:如何才能將文明生活作為新常態?創建文明城市,如何才能把文明果實交給廣大群眾?
首先,我們要避免創文陷入認識誤區:文明城市的考核和保持是兩碼事。考核是對過去取得成績的評審,焦點對準“過去式”,而保持則是考核過后的動作,焦點對準“將來時”。文明城市評審合格,并不意味著文明成果能得以保持。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活動至今已有四屆,在歷次評選中不乏新面孔,但也有落榜者,“文明大家庭”實際上沒有永久的成員。
其次,我們要避免創文陷入手法誤區。一個文明城市的誕生,并非源于形式主義的臨時搭建,而是基于生活土壤之上的高屋建瓴。因此,一切走過場式的創文方式都是花拳繡腿,都屬于“臨時搭建”之舉,經不起推敲,經不起考驗,考核過后微風一吹便搖搖欲墜。
避免陷入創文誤區,就要大力提倡老黃牛精神。在中國人的心里,老黃牛是勤勤懇懇、埋頭苦干實干家的化身,是忠于職守、任勞任怨的勞動者的典型,是耿直倔強,頑強拼搏的開拓者的旗幟。創文所提倡的老黃牛精神,就是要提倡腳踏實地、頑強拼搏、任勞任怨、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精神。
學些老黃牛的勤懇。
“業精于勤”被很多人奉為座右銘,勤勞也是中國傳統美德之一。老黃牛精神受推崇的原因之一,正在于其包含了“勤勞”之義。創建文明城市就是要拒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做法,起早摸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掃除各種文明死角,建立文明生活秩序,并在此之上引領文明生活風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