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師,這個花環是我親手做的,漂亮嗎?送給您,那,您明年還來嗎?”
??? 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 吳偉華/文)一張圖,配上一段支教日記,簡單卻感人,這就是福建高校學生公益組織“牧笛助學”義賣的自制明信片。3月上中旬,他們在福州部分高校進行了擺點義賣。
明信片上的所有照片都是“牧笛助學”成員在支教過程中拍攝的。“照片配上對應的支教志愿者日記,重現了支教時的酸甜苦辣,更直接與大家分享了支教背后的故事。”福建醫科大學的大三學生謝鈺蓮介紹,在眾多照片中,成員們共同選取了最具特色的36組圖文,制成明信片進行義賣。
“明信片本來只打算印1000套,但印刷店老板了解情況后,又為我們免費印了1000套,讓我們十分感動。”謝鈺蓮介紹,明信片一套9張,零售價12元。通過高校擺點、個人以及微信公眾號進行義賣,目前已賣出1700多套明信片,扣除成本,共獲利約1.22萬元。
現在,線下宣傳和高校擺點義賣已于3月20日結束,但微信公眾號和個人的明信片義賣仍在繼續進行。據悉,這些義賣所得將全部捐獻給“牧笛助學”成員們支教過的貴州黔東南臺江縣、貴州黔東南黎平縣、廣西柳州融水縣、青海玉樹囊謙縣等偏遠山區小學,為孩子們完善圖書館及購買學習用具和體育器材等,并為他們添置生活日用品。
--岑母小學支教志愿者 李俊宏
那天,我們布置了一個還算漂亮的場地,為孩子們舉辦一場文藝匯演。孩子們早早地準備好節目,在家長的幫助下穿戴好漂亮的侗服,為這一場演出而心中雀躍,在深山里長大的他們還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活動。在人群中,小女孩華英舔著平日里常見的小冰棍,臉上洋溢著笑容,令我深受感染。
——思姑小學支教志愿者 溫倩雯
操場上那個愛心人士捐贈的籃球架是孩子們課后唯一的娛樂場所。
一下課,孩子們會迅速地爬上籃球架,技術與速度都讓我們支教老師大為驚嘆。起初看著心驚膽戰,非常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后面也就慢慢習慣了。照片上的二年級小男孩站在籃筐上,用腳踢掉下面兩個高年級孩子的車輪戰投籃。
這樣子的玩法是我第一次見,卻是孩子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游戲。
——登曬小學支教志愿者 黃娜娟
學校里的藏族孩子都很羞澀,我們剛到的前幾天,連和我們說說話都笑得十分不好意思。
隊友們在忙著裝飾教室、畫黑板報,可愛的藏族小女生對著拍照的鏡頭羞澀地低頭,躲躲閃閃。
“你會擺個好看的拍照姿勢嗎?”
“會的。”
咔嚓,畫面定格,記錄下最暖心的笑臉。
——聯村小學支教志愿者 朱曉璐
在那云霧裊繞的山里,藍色的鋼板房是我們做飯的地方。
交汪海拔高,每天都在云霧中感受晨曦的溫暖。一開門恍若在天上。那個藍色的房子,承載著每天小小的能量。炒菜做飯洗碗,大家在飯桌上聊著學生,聊著課堂,聊著我們的過往。常在吃飯時,學生想看看我們在吃什么,偷偷在門縫里瞧,有時候還故意帶著作業進去提問。
——交汪小學支教志愿者 謝鈺蓮
那天下午漫天飛揚的紙飛機一架架地飛過我的頭頂,滿載孩子的希望——飛得更遠更高。
當我們決定在周五下午舉辦紙飛機大賽這個消息跟孩子們講了之后,六個年級的孩子都沸騰了,拿著我們給的紙張,很認真地折了起來,各式各樣。
最后,學校里所有的孩子和支教老師一起上了二樓,在“三、二、一”的口令下一齊放飛了手中的飛機。我站在樓下,看著漫天飛翔的飛機,一架一架從我身邊、從我頭頂掠過,心中莫名的悸動。
——岑母小學支教志愿者 林燁鴻
左邊的女孩叫張梅,是那種安安靜靜不太愛說話的孩子。這張剪影照片是在即將離開交汪的前一天下午拍攝的,那天的張梅格外興奮,仿佛變了一個人,一直開玩笑,擺造型。而我,除了驚喜更多的是愧疚,因為她平時不說話,我就在腦子里面提前設定了她的性格,卻沒有再多用心一點點,去引導她心中不同的那一面。
——交汪小學支教志愿者 陳柏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