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取餐,和義工老師相互鞠躬致謝。沈宇波攝
人民網漳浦5月7日電(詹托榮)“清晨,我們還在夢中,你們開始了緊張的忙碌;晨練上課,你們默默地陪在我們身邊;課間休息,你們匆匆地忙這忙那;夜晚,我們躺下之后,你們才放松了疲憊的身子……”這是福建漳浦道周中學老師薛亞英的詩句,也是她參加完第44期“智慧人生教育講堂”培訓、學習后的有感而發。
在這篇題為《謙卑的稻穗》的詩詞中,薛亞英贊譽義工老師們“大愛無言”,更將他們比喻為“金黃稻田里的稻穗”:越是豐盈的稻穗腰彎得越低,那深深的彎腰,是人間最優雅的姿態。
人民網記者在為期5天的體驗中,發現“講堂”主辦部門不僅精心設置、組織教學課堂,還巧妙布置、營造人文氛圍,學員課內受教的“孝敬心、仁愛心、感恩心、奉獻心、尊重心”,課外就馬上能從身邊的點滴細節感受到,一群可愛可敬的人愛心義舉遍布每個角落,匯織成奇妙的無聲課堂,滋養熏陶著每一位學員,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學員一日三餐都出自張長蘇等義工老師們的手。沈宇波攝
愛心企業家真情付出 感言“慚愧、感恩”
“每到這個時候,我心跳就會加快,帶著這種復雜的心情站在這里。”這是福建四通物流集團董事長梁加輝的開場白,他心跳加快的原因有三點:緊張,慚愧,感恩。
為何緊張呢?梁加輝幽默地說:“小商人沒見過大世面,臺下都是老師、學者、專家,站在這跟大家分享,就會緊張。”而會有慚愧的心理是他自我覺得:“付出的最少,得到最多。”因此“必須常懷感恩之心。”
在每一期的“智慧人生教育講堂”開班儀式上,梁加輝都會代表愛心企業家前來參加,并且上臺發言,與學員們分享學習傳統文化的心得和感悟。但對“講堂”的傾注,他總是三緘其口。
2011年,漳浦在全縣中小學校園大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主要是促進傳統文化在中小學生中的推廣與傳播。活動中,老師們越發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深與魅力,通過學習和弘揚,自己的智慧和德行都能不斷提升。為此,中共漳浦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教工委書記陳勇謀決定:開辦智慧人生教育講堂,在全縣宣教系統開展傳統文化的學習。這個想法確定后,學習場所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
就在犯難之際,得知情況的梁加輝立即在自己正在建設的物流園騰出一層廠房裝修成“漳浦縣仁愛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在記者體驗完整期的“講堂”學習后,采訪了梁加輝,他回憶說:“這個過程確實辛苦,整整準備了一年多。”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教學大樓終于落成。這層樓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整個裝修花費了100多萬。要是租給企業辦公,不但不需要裝修,每年租金也是相當可觀的。梁加輝卻毫不猶豫地將其捐獻出來。“因為我認為這種文化傳承的教育是根本,它對我們漳浦的教育應該是一個新的里程碑,它會影響我們的子孫后代,所以我認為這個事情很有意義。”
認為是好事就做,這就是愛心企業家的真情付出。
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是義工們的共同信念
場所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人員問題。漳浦縣仁愛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是個公益組織,于是就用公益的方式向全國招收義工。2013年夏天,當時22歲的蔡漢強和其他五六個人一起報名成了義工。
義工老師蔡漢強教學員晨練。詹托榮攝
蔡漢強是一名裝修師傅,漳浦本地人,家離教育中心不遠,走路只要10分鐘。剛來教育中心的時候,裝修工作進入掃尾階段,他和其他義工立即加入幫忙行列。大熱天,沒電沒水,需要五層樓上上下下提水對每個角落進行清洗,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但他們卻樂此不疲。
其后蔡漢強和其他義工被送到外地培訓,于2013年10月13日“講堂”開班后正式服務學員。
“在這邊很快樂,過得也很充實。”這是剛滿18歲的江西妹子徐藝航在“講堂”做義工一個月后的最大感受,“我是奔著傳統文化來的,在服務大家的時候,我自己也會抽空學習,收獲滿滿。”
張長蘇是國家一級廚師,今年63歲,按理說這個年齡應該在家頤養天年,盡享天倫之樂了,可他卻不遠千里從山東趕到漳浦來當義工,“講堂”所有學員的一日三餐全部出自他手。
和所有義工老師們一樣,每天凌晨四點多,當學員們還沉浸在夢鄉,張長蘇就和幾位義工來到廚房,一起準備當天的早餐。“都用心去做,認認真真去做,通過我們的努力付出,看到學員們吃得都挺高興的,我們心里也得到安慰。”張長蘇這樣對記者說。
在“講堂”,義工老師們都是每天早上四點多就得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十點多,他們要安排所有人的吃飯、環境衛生等后勤工作,每天要擦300多張桌子,深鞠躬300多次,周而復始、從未間斷。
據了解,他們中有的人樂意別妻離子,有的自愿退出原本合伙的生意……對他們來說,無怨無悔又無償做這一切,只因為一個共同的信念——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愛心義舉遍布每個角落 無聲課堂滋養心靈
“晨光還未穿過云層,廚房早已燈火通明,是你們忙碌的身影,為我們默默付出;那看似簡單的一日三餐,飽含著你們的真心用心,要不,怎會如此甜美可口?……”和薛亞英老師一樣,漳浦縣第二實驗幼兒園老師陳文宛也用文字表達著對義工老師的感情。
“在這里感受到謙讓、和樂、友善,鞠躬行禮、點頭微笑、德音雅宴、晨練晨讀、義工的付出、人性善念在這里處處可見,和樂如同一家人,時時、處處提醒我們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是漳浦鹿溪中學老師林瑞發在“講堂”結業式上代表學員發表的感言。
5天的培訓后就要告別“講堂”了,大家或表達心中的感動,或傳遞心里的不舍,或規劃以后的踐行計劃……每一期“講堂”的結業式,氣氛都是熱烈而又溫馨,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義工老師歡送學員,再次鞠躬送上祝福。詹托榮攝
“講堂”結業式正在舉行,此時在宿舍區,義工老師們并沒有因為講堂的暫時結束得到休息,相反他們正忙著清洗學員們用過的被子,為下一期“講堂”的開班做準備。這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100多名學員就有100多件被單,幾個義工老師必須利用結業式的時間全部洗完,用脫水機脫水,再一一晾曬。
結業式后,等到學員們回宿舍收拾東西,結束這5天5夜的培訓時,就看到太陽下成片的被單在風中飄揚了。
“一路平安!”就像迎接到來一樣,每一期培訓結束,義工老師們都要站在“講堂”門口,向每一個即將回家的學員送上祝福。一個個深情的鞠躬、一聲聲真誠的問候和祝福,所有義工老師發自內心的敬意和感恩……他們帶給學員的,不僅僅是5天的學習和生活的服務,更是他們樂于奉獻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等所有學員都走后,義工老師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
愛心企業家和義工老師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什么是仁愛,在每一個細節處讓學員感受到什么是言傳身教。讓主辦單位欣慰的是,“講堂”在學員們心中播撒下愛的火種,也隨著結業后回到各自工作崗位的一期期學員們,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中傳播開來,在更多的心靈里綻放光芒。
義工老師燒水洗碗。沈宇波攝
義工老師在打掃衛生。沈宇波攝
義工老師在門口歡迎學員報到。詹托榮攝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06倡導善心善行365 思明城市義工五一天天樂
- 2015-04-27海滄兩岸義工聯盟開展“攜手幸福 情暖海滄”關懷活動
- 2015-04-24松溪民間義工隊:美麗紅馬甲以愛的名義集結
- 2015-04-20海滄兩岸義工聯盟舉辦“文明出行”倡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