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15日訊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寫入《黨章》,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充分顯示了我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去年10月,中共泉州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通過了《泉州市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吹響了泉州市創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號角。海洋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如何積極探索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舉措,先行先試,加快創建海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不斷提升泉州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是擺在泉州市各級各有關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泉州的海洋資源環境狀況
(一)海洋資源狀況。
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占地球物質資源的80%,占世界貨物運輸量的90%。因此,海洋是人類的資源寶庫、發展空間、戰略通道和生存環境,是泉州市的空間優勢、區位優勢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要素。泉州位于臺灣海峽西岸,海岸線曲折蜿蜒,全市海岸線長541公里,海域面積11360平方公里(略大于土地面積),島嶼293個;擁有湄洲灣、大港灣、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等5大海灣和數十個小海灣;適宜建港的岸線長達113.7公里,其中深水岸線57.20公里,可建各種泊位197個。此外,泉州還擁有豐富的海洋礦產能源資源。
(二)海洋環境質量狀況
?泉州海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良好。根據《福建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2013年,泉州市海域清潔、較清潔海域面積比例為64.3%,比全省平均值高0.4個百分點。
二、近年來泉州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回顧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泉州市各級各有關部門按照海陸統籌、綜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加大海洋環保資金投入,持續開展海洋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積極推進海洋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強化海洋資源保護,嚴厲打擊海洋環保違法行為,海洋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13年,晉江市獲批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保護區管理處榮膺環保部、國家海洋局等七部委授予的“全國自然保護區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14年,崇武國家級海洋公園獲國家海洋局批準建立;在省政府對沿海設區市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開展的年度海洋環保責任目標考核中,泉州市成績位居全省第一。
(一)持續開展海洋環境污染綜合治理
2006年1月,市人大通過《關于加快近海水域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決議》。在市人大的監督下,泉州市各級政府以“法定作業”貫徹執行市人大決議,各級各有關部門上下聯動,協同協力,狠抓落實,全力推動近海水域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深入開展。9年來,全市累計投入132.93億元,完成了污水處理體系工程、垃圾處理處置體系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五大工程1009個項目,近海水域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有力地促進了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2014年,泉州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功能區達標率為84.6%,比2006年的50%提升了34.6個百分點;全市海域清潔、較清潔海域面積比例為65.0%,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
(二)強化海岸帶資源環境保護
2010年1月,市人大會議通過《關于加強崇武至秀涂海岸帶資源環境保護的決議》。2010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2.47億元,完成崇武至秀涂海岸帶“兩違”拆除、灘涂養殖清退、海岸帶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10大工程、52個項目。通過集中保護和整治,崇武至秀涂海岸帶水域污染淤積問題得到治理,沙灘養殖全部清退,“兩違”建筑全部拆除,盜采海沙等違法現象得到遏制,損毀海堤得以修復,海岸帶環保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資源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基本建立,社會公眾保護意識明顯提高,崇武至秀涂海岸帶資源環境保護和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條環境整潔、風景優美的海岸帶逐步重現在我們眼前。
(三)推進海洋生態環境整治修復
一是扎實推進濱海濕地生態環境整治修復。2007年以來,海洋部門共投入800多萬元,在泉州灣濱海濕地治理互花米草3352畝,種植紅樹林2252畝。泉州灣洛陽江河口海域現有人工種植紅樹林7500多畝,為我國人工種植紅樹林面積最大的區域,發揮著巨大的景觀效益和生態效益。此外,泉港區在界山鎮海域治理互花米草和種植紅樹林各400畝。二是實施海灣沙灘修復工程。在國家海洋局的資助下,青山灣、西沙灣沙灘修復工程總投資1889萬元,在青山灣中部建設一條長280米的攔沙堤,在青山灣東側岸灘拋填沙20.2萬立方米;在西沙灣東側建設一條長60米的攔沙堤,在西沙灣岸灘拋填沙18.4萬立方米。工程于前年11月開工,已于去年6月底完工。通過實施修復工程,兩個海灣的沙灘體量大幅增加,景觀大大提升,可滿足舉辦沙灘排球賽、大型沙雕節等各種沙灘文化體育活動,有力帶動泉州市濱海旅游產業和海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實施海島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工程。泉港區惠嶼海島整治修復及保護項目總投資1097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惠嶼海島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綜合利用、植被生態修復與綠化等。項目于2013年4月開工,當年11月完工。
(四)建立海洋環保聯動工作機制
2012年,市、縣兩級海洋、環保部門全部簽定了《關于建立海陸一體化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協議書》,市海洋與漁業局與廈門市、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分別簽定了《關于建立海洋環境保護聯動工作機制協議書》,從規劃銜接、污染治理、海洋環境監測評價、數據共享、聯合執法等方面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海洋環保聯動工作機制。近幾年來,市、縣兩級海洋、環保部門每年召開海陸一體化海洋環境保護工作聯席會議,開展聯合執法;泉州市與廈門市、莆田市海洋部門不定期開展聯合執法,有力地提升了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合力。
(五)建立海洋環保責任目標考核制度
2012年2月,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沿海設區市政府海洋環境保護目標考核制度。2012年4月,市政府在全省沿海設區市中率先建立了縣級政府海洋環保責任目標考核制度,每年向沿海縣級政府下達年度海洋環保責任目標并開展考核工作,工作做法被省海洋與漁業廳印發全省設區市推廣。去年,泉州市又在全省率先將沿海縣級政府年度海洋環保責任目標納入縣級政府主要領導環保目標責任書進行考核,并以20%的占比計入沿海縣級政府主要領導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總成績。這一做法,促進了沿海縣級政府更加重視海洋環保工作,提升了海洋環保責任目標考核的地位和執行力。
(六)嚴厲打擊海洋環保違法行為
一是加強陸源排污企業監管。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兩高”司法解釋),為辦理環保違法案件提供了明確的定量依據。兩高”司法解釋發布以來,泉州市公檢法和環保部門聯合查處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案件,建立“快取證、快審理、快判決”工作機制。2014年,全市共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辦的環保案件達66起,其中已經檢察機關起訴并經法院審結的案件8件,立案數量和審結數量在全省設區市中均居第一,極大地震懾了排污企業。二是強化海上執法監管。2013年,泉州市將嚴厲打擊海上非法采砂行為作為海上執法工作的重點,市政府印發了《整治海上非法采砂工作方案》,將
海上船舶非法采砂處罰上限由3萬元/艘次提高到10萬元/艘次,進一步加大非法采砂的打擊力度。2014年,全市共辦理海洋行政處罰案件33起、收繳罰款404.4萬元,有效遏制了泉州市非法采砂屢禁不止的勢頭。
三、當前泉州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方面。一是局部海域海洋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嚴峻。泉州灣、安海灣海水氮、磷超標,安海灣、泉州灣南岸海域水質和底質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超標。二是局部區域海洋生態系統退化。由于不科學的海岸工程建設和非法采沙等原因,一些海灣沙灘流失嚴重。泉州灣洛陽江出海口海域、泉州臺商投資區百崎湖外側海域和沿海大通道陳埭至蚶江海域互花米草蔓延問題依然嚴重。
(二)在人的思想意識方面。個別地方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依然存在,科學發展的意識不強;一些企業法律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不強;社會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有待提高,生態文明的理念有待樹立。
(三)在制度建設方面。包涵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內容的干部考核制度有待建立;海陸一體化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海洋工程生態損害補償、海洋污染損害賠償等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制度有待出臺。
四、推進泉州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思路
下階段,泉州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泉州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關于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新時期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舉措,先行先試,加快泉州海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步伐,不斷提升泉州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一)深刻吸取歷史教訓,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反過來說,人類在經濟社會建設過程中,沒有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以犧牲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自然資源枯竭的行為,就是生態不文明。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由于我們的生產方式粗放,主要依靠外延擴張的方式實現經濟增長,大量能源、資源的消耗,資源環境的過度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不足,導致了我們在享受經濟增長帶來的物質成果的同時,也飽嘗了高增長帶來的苦果:能源緊張、資源短缺、生態退化、環境惡化、氣候變化、災害頻發,一些流域水污染嚴重,部分城市霧霾天氣增多,環境群體性事件頻發。就泉州海洋來說,由于占灘建設等原因,導致一些海灣沙灘大量流失,這也是我們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沒有遵循自然規律的結果。現在寶貴沙灘流失了,我們才恍然大悟,知道我們做錯了什么。現在只能花大量的資金去修復,而修復的結果也難以完全達到原來的自然面貌。改造自然、戰勝自然曾經是家喻戶曉的口號,然而發展中日益顯現的問題使我們明白了,人定勝天只是一句豪邁口號,要生存,要發展,必須保護自然。大量的教訓告訴我們,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過程中,只有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繁榮,碧海銀灘,美麗海洋,乃至美麗泉州、美麗中國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開發海洋資源
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在今后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一要樹立開發與保護并重的發展理念,有效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堅持做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強化對泉州市海水、海灣、沙灘、島礁等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促進海洋經濟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海洋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二要堅持“五個用海”的總體要求,科學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要堅決貫徹執行規劃用海、集約用海、生態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五個用海”的總體要求,以生態友好、環境友好的方式開發海洋,維護、保持海洋生態系統基本功能。
(三)堅持陸海統籌,推進海洋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
海洋的污染物主要來自陸域,陸源污染治理好了,入海污染物少了,海洋環境質量就會得到逐步改善。泉州是經濟較發達和臨海工業發展較快的地區,面對當前泉州市海洋環境的突出問題,抓好泉州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應當堅持陸海統籌、綜合治理,按照“舊賬要還、新賬不欠”的工作思路,全面推進海洋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步伐。要加快淘汰或改造漂染、電鍍、造紙等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海洋生物制藥等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產業和港口物流、濱海旅游、金融服務等第三產業。二要持續開展海洋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要繼續深入貫徹執行市人大《關于加快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的決議》,持續推進近海水域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繼續抓好沿海城鎮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雨污分流、截污工作,不斷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水平,減少陸源入海污染物排放;持續開展海上船舶污染治理和海漂垃圾治理,促進近海水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三要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力度。強化對海洋自然保護區、濱海濕地、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的有效保護,推進晉江市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崇武國家級海洋公園建設。按照整體協調、生態環保、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要求,加快濱海綠帶建設,加強海岸生態景觀保護,打造景觀優美、設施先進、生態平衡的濱海景觀體系。加大海洋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力度,深入開展海漂垃圾和外來物種互花米草治理,推進泉州灣海洋環境生態修復工程,推進崇武至秀涂海岸帶、泉港惠嶼海島等重點岸線、海島生態景觀修復,組織實施石獅黃金海岸等海灣沙灘修復工程,加大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力度,不斷改善泉州市海洋生態環境。
(四)強化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海洋環保違法行為
要深入貫徹執行去年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和“兩高”司法解釋,強化陸源入海污染物排放企業的執法監管,堅決查處違法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企業,讓違法企業付出沉重代價。加大對非法圍填海、非法采砂、違法捕撈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有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五)加強制度建設,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用最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強化生產者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當前,個別地方和部門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依然存在,一些企業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依然不強,海洋生態保護的體制、機制和制度仍亟待完善。為此,一要完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制度。要根據中央組織部《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探索將生態文明建設指標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內容,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督促和激勵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這一方面福建省和泉州市已率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二要完善海陸一體化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完善海陸統籌、區域聯動的海洋環保工作機制。三要完善海洋生態損害賠償制度。當前,要按照“誰損害、誰補償,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積極開展海洋工程生態損害補償試點,探索建立海洋生態損害補償機制;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建立生態環境破壞責任追究制度,提請上級出臺海洋工程生態補償和海洋污染損害賠償法規和配套制度,促進海洋工程生態損害補償和海洋污染損害賠償制度的有效落實。
(六)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海洋環境保護氛圍
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等有效載體,大力宣傳泉州市生態市建設、近海治污、海洋生態保護等工作成效,宣傳好的工作典型,堅決曝光破壞海洋生態、污染海洋環境的違法行為和典型案例。在6.5世界環境日和6.8世界海洋日,開展形式多樣的海洋環保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宣傳,不斷增強全民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企業知法、懂法、守法水平,進一步營造“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群眾參與”的海洋環保工作氛圍。(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供稿 陳文堃)
?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06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
- 2015-04-29順昌縣檢察院出臺服務生態文明建設舉措獲肯定
- 2015-04-24平和縣檢察院為服務生態文明送上“預防套餐”
- 2015-04-20鄉村生態文明呼喚同心協力
- 2015-03-31漳州以生態文明建設 為城鎮管理添加“綠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