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15日訊(通訊員 沈清偉 余小娟)“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顆向善的種子,有時候只需要一滴春雨,這顆種子就會蘇醒過來。所以,我經常給別人講故事,通過那些真人真事,來喚醒人們那顆深藏的種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結善緣,為社會弱勢人群服務。”從事了18年義工生活的林阿勇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已駕熟就輕。
林阿勇是國網龍巖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駐漳平班組的一名技術員,也是漳平義工協會會長。18年來,他從最初的“點對點”資助貧困學生上學開始,到組織“阿勇義工俱樂部”,再到組建漳平義工協會,一路走來,他將真情化作春風細雨播撒到漳平市的每一個角落。目前已有300多名志愿者加入了“漳平義工協會”,愛心的足跡已遍及漳平16個鄉鎮(街道),除了堅持助殘扶弱,他們還把公益腳步延伸到賑災、環保等多個領域。
結緣一生的義工事業
1997年,機緣巧合,林阿勇結識了漳平二中的一位老教師,聽了一些貧困生的情況,他當即決定資助5名貧困高中生,高中三年,他每個月都固定往被資助學生的賬戶匯入100元。從此他每年都要捐助幾個學生,十八年來,他自己單獨出資幫助過的孩子超過了30名,資助金額超過10萬元。
2003年6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臺風摧毀了林阿勇妻子經營的花圃,一時債臺高筑,家人勸林阿勇放棄資助,但他感覺那幾個學生比他更苦,就咬牙堅持了下來。
“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團結更多的人,才能做更多的事。”2003年,在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一些社會義工活動后,林阿勇了解到社會上有不少人想做善事,只是苦于沒有人帶領他們去做,他就試著成立“阿勇義工俱樂部”,并動員身邊的親戚朋友參加。
為擴大影響,林阿勇與朋友們實實在在組織了幾次較大型的義工活動,就這樣,跟著林阿勇當義工的人越來越多,到2012年2月,林阿勇又自創了“感恩之心”QQ群和實名的漳平義工QQ群,固定參加活動的義工有58人,偶有參加的人數超百人,他們的服務范圍也越來越廣,有扶貧、助殘、助孤、助學、敬老等。
2014年,漳平市義工協會成立,林阿勇擔任會長,他以三個QQ群為溝通交流活動的平臺,共牽頭組織志愿服務活動100多場,參與人數500余人次,涉及服務對象600多人,貧困生150多名。每年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常態開展春節送溫暖、關注貧困大學生、中秋送月餅、文藝匯演和國際義工日晚會固定的五大專題活動;策劃“救助貧困多胞胎家庭”、“關注貧困家庭”、“關愛留守兒童”、“關注貧困大學生”、“環境保護”、“母親節義賣”、“關愛貧困退伍老兵”等,幾乎每周都有義工活動在開展。
“我們幫扶了四年的蘆芝鄉月山村陳天國老伯家經濟狀況越來越好,現在已經不用幫扶了,但我們也會偶爾去看他,習慣了,一段時間沒看到他還真有點想他。”正是看著一個個貧困家庭在他們的幫助扶持下,度過了難關,讓林阿勇的義工之路有了堅定走下去的理由,“今年全年的常規活動我已布置下去了,各個小組負責人按照時間節點自行安排組織就行了,我只要化身為一名普通義工,參加活動,享受快樂就行了。”話語中,林阿勇顯得游刃有余。
創新拓寬服務領域
隨著義工活動的擴大影響,漳平義工協會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有來自政府、企業、個體經營者、學生等各個不同領域的義工,林阿勇也將活動視角拓寬到更寬的領域。他每月組織召開一次義工例會,征集活動創意。
2014年10月份,林阿勇從網頁上了解到殘疾朋友出游的種種窘境,他開始關注殘疾朋友的精神生活,了解到殘友因內心自卑,活動范圍不大,幸福感不強,對社會的滿意度不高,“帶殘疾朋友出游,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一種新的義工幫扶設想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了。
林阿勇一將設想在義工例會上提出,就受到積極響應。2014年11月16日,由31個殘友、48名義工報名參加的漳平九鵬溪風景區之旅正式成行了。
“這次出游對我們的組織能力來說是一種挑戰,九鵬溪有山有溪流,我們設立了陪護組、安保組,每一個殘友配備一名陪護,座輪椅的則配兩名。”林阿勇說。
在活動中,有四位座輪椅的朋友,爬不了山坡,義工們就將他們抬上去。有一位姓高的殘友又高又重,義工們就輪流抬,不讓他掉隊。
一個姓陳的殘疾小男孩玩得特別開心,自活動后,還幾次詢問有沒有再搞出游活動,他還想參加。
看著殘疾朋友幸福的笑臉,林阿勇在各地的義工QQ群上分享活動的成效和經驗,他希望大家都向殘友們伸出友愛之手。
2015年5月23日至24日,漳平市在漳平二中舉辦第二屆崇文立德公益論壇,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高公民道德水準,建設幸福和諧漳平”。論壇邀請了國內7位傳統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義務授課, 傳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從去年6月以來,漳平市已連續舉辦兩屆的崇文立德公益論壇,而這個活動的策劃組織團隊就是漳平義工協會。
在每月的例會上,有個義工提出崇文立德、弘揚社會文明之風的思路,林阿勇很是興奮,當周就寫了一份詳細的活動方案,并取得了漳平市政協的支持。
首先是籌措資金,林阿勇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去“化緣”,得到許多政府部門、企業、商家的贊助,兩次活動共籌募到四十多萬元的資金。同時,他還通過多方渠道聯系專家學者前來授課,妥善安排好活動的各個流程服務的細節。
“做義工沒活動經費是不行的,我們的原則是50元以內的活動經費由我們義工AA制分攤,多了就走義工經費,我們有專門的財務核算人員。現在有不少單位有活動經費,他們苦于沒人力去組織,我們剛好可以與他們合作,將活動方案給他們,由他們出錢主辦,我們出力承辦,共同將事情做好。”林阿勇說。
目前,林阿勇又有了新的創意,他與地震、消防部門基本達成一致,由這些部門向義工傳授地震、消防安全知識,希望組建起一支具有專業應急搶險的義工團隊,在面對大型災害的時候,不僅能夠自救,而且能夠在應急搶險力量不足的時候,作為后備應急搶險力量投入使用。
經過多年的用心經營運作,林阿勇帶領的義工團隊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如一縷和煦的陽光溫暖著弱勢人群家庭;又如春風春雨般潤澤龍巖市民的心田,近年來,他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志愿者”、十二屆“福建青年五四獎章”、“2013年度龍巖青年五四獎章”、2014年度龍巖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層“最美志愿者”等榮譽。在別人看來,他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可他還覺得自己做得不夠。他說:“有的事情我們努力想做好,但我們再怎么努力也沒有辦法達成,望著受助者渴望的眼神,我很難受,只能希望來自社會各專業口的義工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強,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服務。”(中共龍巖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6-11“6·18”志愿服務總隊成立
- 2015-06-03邵武市:全面規范志愿服務活動工作
- 2015-06-03光澤縣崇仁鄉開展清潔家園志愿服務活動
- 2015-06-03泉州“心理關懷”志愿者走進中學開展“微笑”志愿服務活動
- 2015-06-02城廂區組織開展單向通行交通勸導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