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項目推進 舊貌換新顏
走進前場社區,昔日狹窄泥濘的土路成了平坦的環村大道,污水塘變身村莊人工湖,垃圾場建成了小公園,三步一塊綠地,五步一個花圃,“大公園套著小公園,出門就見綠,太舒服了。”看著煥然一新的前場,池塘邊納涼的老人們喜笑顏開。
老人們介紹,村里有兩個小池塘,多年來無人打理,池里垃圾漂浮,蚊蠅滋生,村民路過都掩鼻而行。但是現在,這里已經改建成了人工湖公園,不但湖邊綠樹成蔭草地成片,還修建了人行道、健身路徑、老人活動場所,安裝了座椅供人休憩,成為村里人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鐵路對面的垃圾堆也不見了,曾經的臟臭廢地,變身成為美麗的村莊花園,既是高鐵沿線亮麗的風景,更是附近居民休閑的好去處。公園沒有圍墻,最近的地方距離居民的住宅只隔著一條馬路,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望見。每天黃昏到村莊公園漫步的人與日俱增。
在村口,一群小學生正一邊跳皮筋,一邊唱著兒歌,一旁停著兩輛公交車。“這是送我們去上學的專車,全村的學生都坐它,不用錢。”前場社區的周佳穎在康城小學就讀,從二年級開始,她就天天乘專車上小學,一天4趟,方便安全。不僅學生上學有專車接送,連公交車也開進村子了。
不僅如此,區街還投入700多萬元為村莊所有道路安裝路燈;投入2000萬元改造自來水,抄表到戶;一次性投入300萬元,購置了20多輛三輪垃圾車,3000多個垃圾桶,組建了一支70多人的環衛隊伍。
市尾社是前場社區的一個自然社,比鄰臺企正新輪胎。去年來,市尾社在共同締造中依托人文環境和自然遺產,探索自治模式,積極發動群眾參與,完善基礎設施,打造出了“宜居新古社”。
來到市尾,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牌坊,磚石壘砌的仿古建筑。一面刻著“市尾”,另一面刻著“太原”。市尾社鄉賢理事會王明興說,這些牌坊、宗祠、古厝、街道、店面都變樣了。據了解,市尾社共有祖祠、祠堂、庵等9處古建筑,這些古建筑通過共同締造,修舊如舊。目前前場社區還成立一支由17人組成的碟子說唱隊和一支由12人組成的荷葉說唱曲藝隊,結合時代元素進行創新,創作出十八大宣傳曲目“光輝照路喜人心”、共同締造宣傳曲目“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創輝煌”和陳嘉庚精神宣傳曲目等一批文化產品。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