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風7月20日訊 山巒綿延起伏、林木郁郁蔥蔥,這是一個滿眼皆綠的城市,森林覆蓋率達75.5%,水、空氣等生態指標均達到國家優良等級的縣份。這源于有一個生態文明創建的“沙縣模式”。
沙縣,在2014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中排名第14位,縣城大氣環境質量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以上,優良率為99.5%。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數為優,連續三年居全省前列,城鄉環境更加宜居宜業。一個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沙縣,愈發清晰可見,魅力無限。
近年,沙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主動融入海西三明生態工貿區建設,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縣情民情,確立大生態、大循環、大和諧的科學理念,堅持用大生態的發展戰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生態縣鄉村創建為抓手,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實現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形成了經濟高效、環境優美、文化開放、社會和諧“四位一體”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沙縣模式”。
構筑相融的自然生態
近年來,沙縣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科學規劃、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原則,把加強自然生態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出發點,統籌規劃城鄉布局。
藍天、碧水、青山、綠地。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沙縣著力強化森林植被“潤肺”功能、濕地“強腎”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免疫”功能,著力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
目前,沙縣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1173.2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47.69%;擁有城市園林綠地面積1021.71萬平方米,公共綠地面積186.25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平方米。
沙縣按照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社會和諧的海西中部一流休閑宜居地”的城市定位,以創建“國家生態縣”為載體,堅持生態優先原則,不斷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加大治山、治水、治污力度,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環境,彰顯“山水最美、生態最優、環境最好”的城市個性。
城區范圍內大型綜合公園、主題公園、生態公園、森林公園就有8個,面積約140.5萬平方米。
積極治理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推廣應用清潔能源,倡導以節能減排和低碳循環為特征的清潔生產、綠色生活和消費模式;大力推進省道和縣鄉公路沿線集中整治,建立完善農村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著力形成風格各異的優美小鎮、功能齊全的和諧社區、獨具特色的小康庭院。
多年來,生態環境治理已經成效初顯。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7-03沙縣舉辦“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故事比賽活動
- 2015-06-30沙縣虬江第二中心小學
- 2015-06-23沙縣打造“一鄉一品一特色”公共文化活動
- 2015-06-17沙縣“五共”創建秀美文明村鎮
- 2015-03-30“全國文明鄉鎮”沙縣夏茂鎮:生態鎮勁吹文明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