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數據時代的悄然來臨,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模式成為一種挑戰傳播傳統的新型概念,不斷被大眾所接受并津津樂道。文明傳播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如能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模式,更新傳播途徑,也必定能獲得更為深遠的傳播效益。
自古以來,人類文明的傳播都和當時的科技緊密相連,而科技本身也反映著文明。在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并舉的今天,文明傳播的方式有許多種,除了最最基本的口口相傳,書籍、影像、文字、音樂等傳統方式外,有效利用互聯網,也將為每一個文明傳播者,提高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縱觀世界歷史,許多古代文明因為沒有充分記載或者是缺少記載,正在或者說已經消失了。像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蘇美爾文明,瑪雅文明等等,因為當時的可供流傳的載體非常有限,有的僅僅是一幅壁畫或者石刻,在歲月的長河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許多文明遺址被破壞,就這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淡出歷史的舞臺。這應該說是當時的時代之殤,也成為我們現代人無法忘卻的遺憾。
人類進入21世紀,互聯網逐漸成長起來,人們依靠互聯網的程度與日俱增,作為一個擁有6億網民的泱泱大國,在認知、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我們都希望能在歷史上留存濃墨重彩的一筆,畢竟近200年來,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太快,文明成果的積累已經接近或超過古代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積累,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傳播手段也在日新月異的更新著,進入當下,可以說信息的傳播,文明的傳承,文化的傳播等等無不滲透著互聯網的影子。
古話說,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明的傳播也當如此,互聯網+就如同一把利劍,用好了可以極大地提高傳播的效能,當然任何一種工具都不是萬能的,尤其是在虛擬世界里,使用不好互聯網也能造成傳播事故或文化災難。
筆者以為,作為時代的歌者,作為文明的使者,首先要學會利用互聯網,為我所用,盡力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它迅捷、便利、覆蓋面廣等優勢,將互聯網作為一種文明唱主角的陣地,弘揚主旋律,唱響時代歌,打好主動仗,譜就新華章。把文明傳播作為畢生的責任,作為對歷史的尊重,好好利用當下的環境,記錄傳播好屬于我們自己的文明。——在歷史的長河里,文明如大浪淘沙里的寶石,而我們傳播的不僅僅是當下的世界,更是今后,子孫萬代了解、記取這段時空的證明。
應該說,互聯網+時代,給文明傳播增添了力量,像駿馬插上了翅膀。因此,文明傳播需要互聯網+ 的介入,也需要用互聯網思維重新定義傳播的概念。因此,筆者認為,互聯網+不單單是科技的發展,更是傳播的需要,也是文明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保障。(西宣東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