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秀祖籍貴州,十多年前來晉江打工,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施勁松。施勁松的前妻已逝,留下兩個兒子。為照顧好兩個“前人囝”,羅永秀不再生育。2008年,大兒子慘遭交通事故,成了植物人。在家庭萬分艱難之時,羅永秀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照顧大兒子,堪稱“最美繼母”。羅永秀的執著和付出也終于有了回報,如今孩子雖然還躺在床上,也不會說話,但已開始有了意識。可以說,羅永秀用愛心譜寫了愛的篇章,創造了生命奇跡。羅永秀也因此榮獲泉州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7年前,英林鎮港塔村的莊茉莉老人受沒有血緣關系的“姐妹伴”委托,收養了患有嚴重軟骨病的孩子——“大頭”,37年來,81歲的莊茉莉老人,用樸實的愛、無言的行動向世人詮釋這樣一份大愛——超越血緣的母愛。即使是在丈夫去世、家中的子女都很貧困、鄰居不解的眼光中,她依然懷著一份普通的信念:“既然遇到了就不能丟棄,再殘,也是一條生命”,不管生活如何困難、處境如何艱辛,她都不離不棄、悉心照料,直至“大頭”成人。說起莊阿婆照顧“大頭”的艱辛,鄉鄰們都豎起大拇指,他們說,即使是親生的也不過如此。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你的夢想會是幫助他人嗎?陳北開是!為了圓年輕時的夢想,他創辦了晉江市自強自立殘疾人服務中心,并在殘聯等各部門的關心幫助下,逐漸做成規模。十三年來,他為2000多名殘疾人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為數千個殘疾人家庭重新播下了希望,贏得了不少家長的贊譽。“給殘疾人一個學習技能的平臺,讓他們掌握基本的謀生本領,這是我創辦中心的初衷,同樣,我也從幫助別人的過程收獲了屬于我自己的幸福感”,這位樸實的中年漢子如是說,只要他有能力,愛心助殘就將一直進行到底。
“水槍就是我的伴侶;人民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白曉闖,晉江市消防大隊青陽中隊四級警士長,一位普通的武警士官,從事火紅的消防事業,用15年的盡職盡責書寫著火一樣的情懷。入伍15年,白曉闖共計救助被困群眾400多人,疏散被困群眾近千人,為國家和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上億元,個人榮獲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一次。他說,榮譽只屬于過去,未來正在腳下,以后,將以榮譽為起點,再接再厲,忠誠履職,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昂揚的干勁投入到消防事業發展的大潮中,為駐地建設和安保工作而不懈努力。
“照顧李撫西,是這50年來歷屆領導班子和職工共同的信念,是全體青陽供銷人的諾言踐行,是不成文的規定,是約定俗成的習慣。只要他還在世一天,我們就不會放棄他。”這是一份“特殊”的任務,是一份堅持了半個世紀的愛心舉動。李撫西老人,這位1963年來到青陽供銷社的“不速之客”,此后,便與供銷社結下了五十多年的緣。五十多年來,晉江青陽供銷社全體員工義務照顧一位與他們非親非故的患有智力障礙的李撫西。五十多年了,這位八旬老人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人,把照顧李撫西的生活當成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讓他不再感到孤獨和無助。“這不僅是一份愛心,更是踐行諾言的一次堅守。”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一或許在電影里才有的情節,柯彬彬,這一87年出生的晉江小伙為我們演繹了現實版。2013年5月21日凌晨2時許,當他打的路過崇德路時,在他人生命受到侵害的時候,面對危險,挺身而出,同持刀搶劫的歹徒做斗爭,展示了一名晉江青年的正義感。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了社會的正氣。2013年以來,他先后被晉江市、泉州市授予“見義勇為模范”稱號,被福建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工作委員會授予其“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是他們真心悔改,不管別人怎么評價我,我只想多給他們一次機會”,一個承諾,守護了三十余年。為了不讓失足人員重走絕路,龍湖鎮艾美加(福建)家具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許澤坤先后為一百多名“兩勞”釋放人員及“晉江非羈押訴訟幫教對象”提供再就業機會,并通過真誠的關心、教育,引導他們重新走向新生。他說,每成功幫助一個人,就會想起當時許下的承諾又實現了一分,快樂也在不斷積累中,這便是他的收獲。
晉江金井毓英中心小學校長傅瑞玨被授予第四屆“十佳美麗晉江人”稱號。2011年9月,毓英中心小學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工作試點校,學校及時制訂“毓苗”鄉村學校少年宮五年發展規劃,并把“毓苗”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學校少年宮的開設,發展了學生,促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也提升了農村的文明建設,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了鄉村文明,讓農村孩子也能享有城里孩子一樣優質的教育。”傅瑞玨表示。
對于刑警而言,每一道傷疤都是一枚榮譽勛章。從警24年,在數千案件中摸爬滾打,晉江市公安局刑警陳金超身上留下的不僅是失去半個耳朵的傷疤、多年未好的胃病,還落下了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和膝關節損傷。雖然滿身“勛章”,陳金超仍然手揣胃藥、腳貼風濕膏,在高速路上冒著刺骨寒風追捕歹徒;他強忍膝關節疼痛,長時間蹲守,只為找出鐵的證據,令犯人無法逍遙法外……他忍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苦和累,只為守護晉江一方平安,對得起人民警察這神圣的稱號。
吳金程,磁灶鎮大埔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個典型的閩南鐵漢子,為人和善,做事堅韌,追求高遠。他在外艱苦創業多年,事業有成后卻一直惦記著生他養他的家鄉。當父老鄉親將他推舉到帶頭人的位置上,他立即潛心謀劃實施大埔的發展構想,一干就是十幾年。他以完善“平安、民生、文明”三張網絡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不斷推高大埔人的幸福指數,讓曾經臟、亂、差的“赤土埔”變成了一座美麗的花園,成為遠近聞名、令人艷羨的美麗鄉村。在他的帶領下,大埔村2014年村財收入達4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2萬元。先后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村、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2013年11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了《“算賬書記”吳金程》。(晉江文明辦通訊員張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