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浙江湖州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劉奇葆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牢牢把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任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以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成就扮靚美麗鄉村、美麗中國。(8月17日,新華網)
對美麗鄉村建設來說,我們似乎有太多的話要說。比如,美麗鄉村到底應該建設成為什么樣子的才能夠稱之為美麗鄉村;比如,美麗鄉村到底是不是一種村鎮化的進程,而是否應該保存美麗鄉村的原貌;再比如,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其“精氣神”到底如何,在物質和精神層面上,到底哪個更為重要。諸如此類的問題中,我們更是應該能夠找尋出“精神文明”建設的文脈,沿著這樣的道路進行下去的話,或許才能夠真正能夠為美麗鄉村建設進行順利把脈,促進美麗鄉村建設能夠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過程中去。由此可見,唯有用“精神文明”利器,才能夠夯實美麗鄉村魂魄,也只有用“精神文明”利器,才能夠促使美麗鄉村從夢想走到現實。
理論是現實的指引,生命之樹常青。這或許能夠解釋理論和現實的邏輯關系。對于美麗鄉村建設來說,我們似乎也應該有著這樣的努力貢獻。如果說,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屬于促進美麗鄉村建設的理論層面內容的話,那么,如何搭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部過程,這就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相對城市來說,農村的現狀有著特殊性。一方面,農村在精神文明建設上有特殊的“文脈”需要厘清,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夠贏得最終的成功;另外一方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又往往會呈現一種力不從心的現狀,無論是資源還是人員都將面臨著困境。所以,在農村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有機遇也有挑戰,更是一種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
有鑒于此,用“精神文明”夯實美麗鄉村魂魄,我們需要從每個鄉村的實際出發。精神文明建設,應該結合每個鄉村的實際。每個鄉村都有著屬于自己鄉村的歷史和文化,而只有從這樣的特殊的歷史和文化出發,才能夠構建美麗鄉村的“精氣神”,也只有如此,才能夠凝聚美麗鄉村的文脈,而這無疑就是美麗鄉村建設中不容缺失的部分。如果我們脫離每個鄉村的實際,去奢談精神文明建設的話,這往往就是一種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的行為,往往不會收獲到其中固定的效果。既然如此,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能夠做到的或許就是這樣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應該遵守的價值。
更為重要的是,美麗鄉村建設中,精神文明不僅需要從每個鄉村的實際出發,也需要總結出精神文明建設的“普遍性”,從整體出發。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凝聚美麗鄉村建設的“精氣神”,讓美麗鄉村建設的魂魄熠熠生輝。(石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