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7日訊(通訊員?白云)近年來,建寧縣始終把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作為衡量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標桿,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協調配合,探索“三三三”工作模式,為未成年人特別是留守兒童創造了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定制三份“套餐”,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充足營養
一是經典美德傳習套餐。全縣中小學校借助“我們的節日”、五四、六一、國慶和團隊、少隊活動等,開展《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和詩經、唐詩宋詞等經典誦讀活動,開展優秀家風家訓故事征文、歌舞創編、書畫創作等等活動,開展歷史名人成長故事宣講、古今中外道德故事會,組織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進校園講自己的故事等活動。
二是心理健康疏導套餐。獨生子女或多或少都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而留守兒童大多孤僻自卑,有的甚至自閉抑郁。縣志愿者協會組織義工、社工成立“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定期不定期走進學校、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建立“知心QQ”群,開展寫成長日記、一句心里話、美好明天我來畫等網上交流活動,及時了解、化解心理上的陰云。同時開展“手拉手”體驗活動,讓孩子們特別是“問題”孩子走進敬老院、養老院,給老爺爺老奶奶講個笑話故事、唱個歌、跳個舞、畫一張畫,或與老人們共進午餐、共度周末等。
三是法律法規宣教套餐。建設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開展警校共建,建立法治副校長工作制度,在學校設立模擬法庭,每學期開展一至三次法律進校園進課堂活動,用身邊的案例說法。開展“天平”傳遞活動,讓每一個未成年人感受法律的公平正義,得到法律法規和社會主義大家庭陽光雨露的滋潤。
點亮三盞燈,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照亮自強自立人生路
一是點亮親情燈盞。發現哪些個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出現了什么反常或特別舉動,開通親情“電話煲”,幫帶的老師或社工、義工就與孩子的家長電話聯系,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然后對癥下藥。如果是留守兒童,就合理安排時間,在與孩子的父母取得溝通之后,讓孩子與在外打工的父母通話,訴說心中塊壘,排解心中郁悶。
二是點亮友誼燈盞。生日是一個人終生難以忘懷的日子。以班級為單位,每學期開展兩三次生日祝福Party,給同一個月份出生的孩子過集體生日,制作生日賀卡、編寫生日寄語、繪制生日手抄報,讓孩子們講生日故事、唱生日歌、誦讀生日經典詩篇,從而學會互相關心、鼓勵和感恩。
三是點亮激勵燈盞。落實安全教育、生活關愛、學習幫助三優先,建立健康成長小紅花激勵機制,對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取得的成績,及時送上小紅花給予鼓勵和表彰。除了在學習進步方面及時給予點贊,特別關注未成年人的日常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比如生活自理、嚴格作息時間、扶老人過馬路、幫助做家務等。
用活三個基地,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一是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結合“我們的節日”和團隊、少隊活動,依托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開展清明祭奠、緬懷先烈和入隊、入團宣誓儀式等活動,培育愛黨愛國愛家鄉情懷。開展紅領巾小導游活動,讓孩子導游孩子,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眼光觸碰歷史,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過去,用自己的心性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結合黨員活動日、村級班子上崗培訓和夏令營等機會,請紅領巾小導游現場講解。同時組織紀念園的講解員走進校園,開展蘇區精神、革命傳統宣傳教育活動。
二是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建設集電腦、圖書借閱、手工制作、科技普及、文體娛樂、心理疏導等為一體的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利用寒暑假,組織開展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一日一則日記等活動。在網絡,開展向解放軍或在外打工的親人送一句祝福活動;在家里,開展為陪伴自己成長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親人送一杯茶、洗一次腳活動;在社區,組織開展為清潔工人、交通警察、公交司機等特殊人群送一份清涼或一份溫暖等志愿服務活動。
三是環保教育實踐基地。立足建寧生態優勢,確立中國建蓮文化館、桃梨觀賞園、荷花大觀園、香溪花谷等環保教育實踐基地,適時組織未成年人走出校園和家門,貼近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讓他們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培養關愛大自然的情懷。(建寧縣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8-26建寧縣利宏服飾有限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 2015-08-19建寧縣廣泛開展“圖說我們的價值觀” 弘揚社會正能量
- 2015-08-18建寧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響應《倡議書》,倡導文明用語
- 2015-08-17建寧縣開展“源醫向前,愿意為你”志愿服務活動
- 2015-08-12建寧:創新三大載體推動文明城市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