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國首個互聯網公益日。騰訊公益聯合可口可樂等全球數十家知名企業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社會救助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壹基金等超過100家公益機構等上百個公益組織,以及中國頂尖創意機構、名人明星以及數億網友一起,發起一年一度的全民公益活動“9·9公益日”。(南方日報)
此次“9·9公益日”配捐活動于9月7日零點啟動,據最新消息顯示,截至9日上午9點18分,99公益日愛心網友捐款超過1億元,共有137萬人次參與捐款,數百家公益機構的上千個公益項目獲得了網友的支持。“指尖上的公益”迸發出強大愛的力量,創造了一個溫暖的紀錄,打造起中國首個全民公益里程碑。
可見,互聯網的力量不容忽視,更加不可小覷。隨著互聯網日益生活化、社交化、國際化和公眾化,已逐步覆蓋到社會各個角落,滲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毋庸置疑,“互聯網+公益”,必將催生社會公益新活力,添動力,讓更多人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上來,推動社會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這一新興移動平臺,在人們在最短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里,第一時間獲得了便捷、快速的資訊和信息。社會公益搭上互聯網的快車,無疑讓公益猶如插上騰飛的翅膀,暢游神州,漂洋過海。去年風靡全球,受到世界關注的“冰桶挑戰”,就吸引了超過44.4億人次點擊,一舉成為2014年社交媒體最熱的公益活動之一。這是社會公益組織最為成功的范例,帶給了人們許多的思考,尤其是對從事新媒體和互聯網創作的團隊,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社會公益活動有許多的組織形式和宣傳方式。在廣東惠州,有一項叫全民公益“V跑”活動,去年首次舉辦這項活動就吸引了約5000人參與,3300套黃馬甲拼出“中國志愿”字樣,甚是亮眼。“V跑”活動旨在為惠州“關愛好人”慈善基金募集捐款,資助獲得市級以上道德模范榮譽的生活困難者。現實中組織的社會公益活動,能給人直觀的感受。而把互聯網運用到公益活動上來,有它的自身優勢和潛力,便捷和快速的特點,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十分廣闊。
近年來,接連不斷發生了一系列不透明捐贈事件,讓公益慈善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但人間自有真情在。如何發揮好“互聯網+公益”平臺作用,彰顯“智慧的力量”,催生社會公益新活力、添助力。筆者認為,一方面,對參與互聯網捐贈、配捐的公益活動的團體和個人,在購物積分、誠信等級等方面給予一定的獎勵;另一方面,要讓網絡公益活動走出“灰色地帶”和監管“真空狀態”,需要進一步制定互聯網+公益的立法,對違法的網絡募捐行為依法依規給予懲戒,以加強網絡自身建設和慈善行為的管理,杜絕“詐捐”、“騙捐”等現象發生。另外,完善讓需要幫助的人和希望幫助別人的人能夠直接對接和溝通,減少中間環節,增加愛心人士的信任。搭建網絡募捐查詢平臺,便于捐助人查詢款物去向,從而讓大眾一目了然,讓公益更加透明和公開,以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同時,互聯網+公益也給官辦公益慈善機構固有模式帶來了挑戰,推動其他社會愛心公益組織改革,促使他們探索拓寬捐贈者參與慈善公益的途徑,進一步暢通捐款渠道,真正發揮應有作用。
網絡公益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民間公益和慈善事業也一直在探索和嘗試著,也有許多成功、感人的范例。從事公益事業多年的知名人士陳一丹這樣評價網絡公益,她說:“互聯網的時代、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時代,千萬億的微小公益力量既是公益的發動者,又是公益的傳播者,這種輕易實現的常態,這種隨時公益的習慣,已經匯聚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正能量。”一語中的,事實如此。
“有愛一起來!”,微力量匯聚大能量。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團體和個人參與到這一活動上來,為社會公益事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練偉雄)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