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歷時半年的“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落下帷幕。這次由國家網信辦牽頭,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開展的專項整治工作,像一次“清理門戶”的大掃除,在短短的半年多時間里讓困擾中國互聯網世界多年的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問題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治理成果十分顯著。(9月7日新華網)
面對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泛濫問題,今年1月份,國家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啟動了“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著力解決這一損害群眾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半年之內,近300家違法違規網站被分批依法關閉;115萬余個違法違規社交網絡賬號被依法處置;900余萬條涉嫌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的違法和不良信息被清理刪除;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按照專項整治協調組辦公室要求清理屏蔽搜索關鍵詞、聯想詞9737個,清理涉網絡敲詐和招攬有償刪帖的信息、相關網頁鏈接300余萬條。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必將為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筑起牢固的防線。
當前,互聯網正在進入“大數據時代”,不僅給公眾提供了快速的信息共享資源,也讓公眾擁有了更加高效的生活方式。但利用網絡進行犯罪的現象勢不可擋,諸多不良網絡信息不但影響了網民的視聽,更是擾亂了社會正常運行秩序,危及到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國家實施“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行動,既是凈化網絡空間,也是維護網絡運行安全,尤其是在沒有銷煙的輿論場上占據主導位置的重大舉措。隨著整治大潮過后,國家網信辦從維護網絡治理常態化出發,建立并實施了九項長效機制,確保“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保證相關工作常態化開展,不斷鞏固和深化專項整治工作成果,有效地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的進程。
實施網絡犯罪,危害網絡安全運行,不但損害了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是對國家經濟社會正常發展同樣帶來嚴重危害。尤其是“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行為,既擾亂社會秩序,又影響著廣大網民的思想意識形態,對社會危害性是不言而喻。但在高額利益的誘惑下,一些人卻鋌而走險,迷失了方向,借著網絡法制機制還不完善的漏洞,干著傷天害理的違法之事。源于此,國家網信辦聯合其他國家部委,開展了本次專項整治,以“零容忍”的姿態整治“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打出了一場網上殲滅戰,關閉了一批違法違規網站,查處了大批仍不收手的網絡犯罪分子,這是用法治力量來打造網絡空間的清朗,以打防并舉措施建立起網絡空間治理的法治防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