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綜合)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將于2015年10月18日—27日在福建省舉行,主賽區設在福州市。這是2015年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體育賽事,也是一次中國青年燃燒激情的盛會。9月26日,第一屆全國青運會網絡火炬傳遞回到了福建,首屆青運會的分賽場城市“泉州”。
2013年由文化部主辦的中國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泉州以88.92分的最高分當選為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當泉州的市民知道青運圣火來臨后,紛紛點開火炬傳遞視頻、手游和網游,參與到活動中來。
網絡火炬傳遞開始咯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路尚單車俱樂部的商會長還組織了本地的許多騎友沿著“迎賓館-桃花山森林公園-潯埔漁村-石頭街-天后宮-文廟-承天寺-鐘樓-東街-東湖公園-僑鄉體育館”的經典路線展開了“迎青運,為泉州健兒加油”的騎行活動。
海峽體育中心迎來八方健兒
為期共10天的青運會比賽,共設26個大項,其中14個大項在福州舉行,其他9個設區市承辦1-3個項目比賽任務。泉州承接籃球(U16)和武術散打兩個項目。其中男子籃球、武術散打比賽場館設在海峽體育中心體育館,女子籃球設在南安體育館。
9月13日,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泉州賽區男子籃球U16在泉州海峽體育館決出名次,深圳隊、鄭州隊、濰坊隊奪得前三名東道主泉州為本次賽事提供一流的比賽場所和良好的服務,獲得各方的稱贊。泉州市委、市政府抽調了70余人組成8個辦事機構,進行周密服務。
【東亞文化之都】
泉州是國家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刺桐”是泉州的別稱。以前國人通過央視體育頻道中大量泉州知名服裝、鞋子的品牌對其產生了遍地富商的印象,而如今隨著前年“東亞文化之都”的落地,該名稱成為了泉州形象的主打算之牌。
這可以從泉州的市徽設計中可看出——三朵揚起的浪花,則取形于泉州刺桐花瓣,意指泉州市花刺桐花,暗喻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刺桐港,象征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歷史。浪花也可視為祥云,通過它表達東亞文化之都的彼此欣賞和祝福。標志上半部分的“船頭”圖形結合閩南泉州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構件“燕尾脊”元素,體現著一種鮮明的地域性文化。
唐、宋、元朝時期,泉州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大港,對外貿易發達,大量來泉州經商的 阿拉伯和波斯人信仰天主教、景教、伊斯蘭教、摩尼教等,而泉州當地的人們也普遍信仰宗教,各種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