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節反腐透視:收的是高檔白酒,用的是破舊瓶子;買的是奢侈品牌,開的票是工作服裝;送的是貴重禮品,說的卻是“一串密碼”;批的是幾年前的項目,報恩“買單”卻放在如今……中秋國慶“兩節”臨近,伴隨著從中央紀委到各地方部門相關禁令的落地,奢華禮品減少、月餅價格親民、干部作風良好,社會風氣“清風拂來”。但與此同時,“節日病”悄然變種,在某些領域呈“點狀”分布的“四風”問題依舊“暗流涌動”。
漫畫:“死磕”
東南網9月28日訊(福建日報)反腐從未有過休止符。監察部門和專家表示,只有把嚴格的制度在平時百分之百執行到位,才能讓兩節前后的送禮歪風“零現身”。
今年節日市場更清新
不僅要從個人層面承諾,還從強化監督和制度建設層面給出保障。中央紀委監察部9月16日召開座談會,強調要緊緊盯住中秋、國慶兩個節點,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深入推進糾正“四風”工作。杭州市作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年底杭州市紀委就聯合財政局等單位,對考核、獎金等福利發放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出臺文件對考核獎金額度的限制給出了“死標準”。
對腐敗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讓今年的節日市場顯得更加清新。記者在上海、武漢、南寧等城市實地走訪發現,月餅價格更“親民”,“吃喝送”的“浮夸風”得到遏制,企業送禮常遇“閉門羹”……
在上海、湖北等地,記者在超市看到在售月餅價格大多在200元左右。“對今年上海市場包括盒裝與散裝在內的831種月餅進行了調查,200元以內的盒裝月餅占72.8%,400元以上的盒裝月餅僅7種。”上海市糖制食品協會秘書長陳鳳蔚說。
節禮市場“接地氣”,“吃喝送”的“浮夸風”也大大收斂。浙江一家外企的政府關系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向官員節前送禮現象得到遏制,“公司有規定,要送也只能送200元以內的小禮品,否則過不了審計。”
鉆空送禮暗流涌動
雖然節禮更加節制,但鉆空子的人卻更“暗流”涌動。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禁令當前,不少地方上演“遮禮戲法”,送禮人更是“投其所好”,各種隱蔽手法仍讓“四風”問題有所“回潮”。
——過節要交“特種稅”,借助互聯網“隱身”。中秋節前,南寧市某金融機構為“高端客戶”提供了“某記農莊”的禮品券。記者看到,一款年套餐12800元的禮品券,按照電子條款激活,在未來一年時間里每月配送2至5次、10至12個品種的有機蔬菜。農莊相關業務經理向記者透露:“農莊的套票基本上都是與農莊有合作關系的銀行集中購買。銀行贈送的高端客戶大部分是廳級干部,還有監管部門、政府平臺公司、財政、招投標中心等部門領導。”
——接收雙方不見面,送禮只需報“密碼”。不同于以往的購物卡、有形禮券,不少電商網站推出了不記名的“電子禮品卡”。只需一個序列號或密碼,送禮人和接收人根本不用見面。而“微商”平臺的關系戶提貨更加隱蔽便利,杭州一家經營蟲草和玉石的微商告訴記者,對方提供相應的密碼口令就能順利提走上萬元的蟲草。
——貴重白酒“舊瓶”裝,吃喝“老板”來買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層政府部門辦公室主任提到,現在帶有品牌標志的高檔白酒都是“敏感品”,給領導送禮的下屬或者企業老板,就想方設法換包裝。“過去是看包裝講‘排場’,現在反過來,普通玻璃瓶裝來的‘簡裝’白酒反而是價格不菲的‘特權專屬’。”
“過去是吃‘公家’,如今只能吃‘老板’。”一位處級干部透露,八項規定之后,政府部門的吃喝開銷迅速減少,有權有勢的干部就把目標盯上了過去找自己辦過事、扶持起來的“老板”們。一位曾經受益的老板坦言:“現在伺候這些官員,是兌現自己過去幾年前做項目時的承諾,錢禮不敢送了,請客吃飯還得要。”
——開發票存多重“貓膩”,奢侈品變辦公品。發票是報銷的憑證,尤其是涉及到公款送禮,如何開發票更是存在“貓膩”。北京、天津、上海的多個奢侈品品牌經營者均表示,發票可以“換裝”,以辦公用品等為名開具票單,高檔服裝品牌還能開出“工作服”等類目,瑞士著名手表品牌亦可將發票開成“維修費”或者“配件”。
隨著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推進,如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受訪專家和基層紀檢干部認為,應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化監管體系、依法加強懲處警示力度,形成常態化工作方法。
在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召開的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工作座談會上,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指出,要用好責任追究這個利器,加強監督檢查,對頂風違紀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越往后執紀越嚴、處理越重,對頂風違紀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責任編輯:金婷 |